基本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合理嫁接
数学教学中,当基本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时,常常遭遇拿破仑的滑铁卢,平时基础知识掌握很好的学生一碰到实际应用,就有一种危机感,流畅的思维再此处团团转,阻塞不通。这是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背景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偏离。作为教师,课堂上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也要把知识合理嫁接于实际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直接感受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
一 、 举一反三 扩充生活情境
周长的计算教学案例:小花的生日到了,妈妈送给她一份礼物。礼品盒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外面扎着彩带,彩带上还打着一个蝴蝶结,蝴蝶结用了3分米,(如图)。包装这个礼品盒一共用了多长的彩带?
知识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生活经验:礼品盒的包装。
教学策略:1、学生仿照图示包装礼盒;2、仔细观察彩带都扎了那些地方,小组内说一说。(正方体礼盒一面的一周)3、集体回报思路想法。
知识嫁接:搜集生活中彩带包装礼品盒的扎法,进行专项练习。
二、列比推理 增加知识厚度
时分秒教学案例:填单位
朗读一首小诗约用20(),小明跑60米约用12(),一辆汽车1()跑60千米,一集动画片约长35()。
知识点:时分秒的认识;
生活经验:生活中时间的感知。
教学策略:把无形的时间化成具体的事件进行操作,然后列比推理。
1、 实际感受:课堂朗读一首诗计量时间;在教室跑步试一试,感受跑10米用的时间推测60米用的时间。体验一节课的时间,比较一集动画片的时间。
2、 列比积累:由小朋友跑步所用时间单位联想汽车行驶,飞机行驶用的时间单位(时);由动画片想到电视剧、电影以及和动画片时间差不多的其他事件。
3、 回家调查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积累经验。
三、动手实践 理解生活
生活案例:奶奶用篱笆围了一个长方形的鸡圈,养了一群鸡。鸡圈一面靠墙,长8米,宽3米。篱笆长多少米?
知识点:周长计算;
生活经验:根据实际找准用了那几条边。
教学策略:1、讨论“一面靠墙”的含义,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长靠墙也可以宽靠墙。
2、动手操作,选三根小棒围成鸡圈。小棒围了鸡圈的那些边。
3、计算两种围法篱笆的长度。
4、优化设计,怎样围最节省材料?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而怎样才是结合,如何才能结合的好呢?教学重在唤醒,意在丰富,结合自己的课堂,让知识和生活在孩子心中是一杯蜜糖水,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