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指导及佳作展示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 李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学生自已的创造性。”大发明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本单元的写作练习“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就是一次想象类写作练习,不仅给了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用个性的语言来表达,显示自已的个性特点。
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好想象类的作文呢?我想结合学生的习作来谈一谈写好想像类作文的方法,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要大胆想像 ,敢于想象。
大家知道,想像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勾画新事物,创造新事物的
过程,而要想写好想像作文,一定要大胆想像,敢于想像。如指导学生在写《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个主题作文时,就需要运用这种写法。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来想像,可以让自己的思维任意驰骋,以此来扩展自己的写作层面。比如,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可以想象20年后,家乡家家住楼房,生产实行机械化,环境变得更优雅,生活在这篇土地上的人民富裕幸福,村民主动学习技术等;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可以想象20年后,城市变成了花园,空气不再污浊,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工业更加发达。轻轨、地铁、立交四通八达,文明程度更高;对于那些遭受过风沙侵袭的学生来说,可以想象20年后,经过人们的努力,沙漠变成了绿洲,果园、牧园、种植园合理布局、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甚至可以让学生采用童话的形式、梦境的形式来展开他们自由的想像,激发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比如例文一《家乡废墟橄榄枝》就是运用梦境的形式呼吁人们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这样一个主题……由此可以看出:写好这类想象文,要指导孩子们一定要敢于想像,大胆想像,用自己纯真的童心,用手中的笔去畅想家乡的未来,去描绘家乡灿烂的明天。
二、想象的内容要与现实巧妙地结合
想象离不开生活,想象要以现实为基础,切忌在文章中空想乱想。
比如,有的同学想象20年后,在农村采用飞机播种,机器人耕田;有同学想象20年后,在城里有克隆人扫街、外星人端盘;还有同学想象20年后,自己旅游的目的地将是水星、金星等。很显然,这些想象与20年后家乡的现实是明显不合的,这样的作文就给人不可信的感觉。因此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在现实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家乡的发展规划,进行预测,在文章中仍然要表现人物健康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时代的主旋律。比如,例文二《环保从我做起》,小作者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一支烟囱减肥的经历,告诉大家在我们的家乡,环保是多么的迫在眉睫。冲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生活常规的制约,深入到别人不敢想、想不到的领域,给人以耳目一又真实自然的感觉。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时间前进20年,所刻画的人就变得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人间感情的怪物,那样的文章就违背了生活的真实性的。
三、想象文要有创新、有情感
文贵于新,对想象作文要求更是如此,一定要做到创新。想象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使是再现想象,学生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搬生活,改动、取舍是肯定有的。改动、取舍就是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尽量让其想象呈现多样化趋势,要
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如例文一就采用《家乡废墟橄榄枝》就采用了梦境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这样的情感,而例文二《环保从我做起》则是运用了童话的形式,借助一支烟囱减肥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要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心情。在形式上不但有创新,而且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写好想象类作文并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方法,如:让学生平时多关注生活,在生活经历的基础是进一步展开想象,拓展思维,产生新的与之相关的物象,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平时积累写作素材,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从而对身边的事物能产生表达的欲望,在写作文时做到更合理,更符合逻辑;扩大阅读量阅读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情貌和作者心境展开想象,在头脑里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一幅幅社会风俗画或自然风景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情境表述出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田野、集镇等观察、思考自然风光、人情世故,组织学生参加种公益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观看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节目,从寻找灵感,拓宽视野,以此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表象积累;在课前或课后给学生几组事物,让他们从中选择一组,大胆想象,编一个故事,(举例一个: 1、小溪 大河 大海 2、蚂蚁 蛋壳 青蛙 3、铅笔 橡皮 卷笔刀 ),这就是把一些比较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的发散思维,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大有益处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正确认识并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提高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真正把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落到实处。
【佳作展示一】
家乡废墟橄榄枝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初四(3)班 程志颖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不要让二十年后的家乡走向成为战后废墟的深渊。
——题记
(运用题记的形式,新颖引人,而且鲜明地亮出了文章的主题,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1999年3月到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2003年3月20日,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伊拉克战争,长达七年的战争,最后却并未发现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收音机里播放着近代重大战争的盘点,我却渐渐地陷入了梦乡……
(开篇引用美国发动战争的事例,并借助听收音机的方式,为下文写自己进入梦乡,展开想象,见到战争给家乡带来灾难埋下了伏笔。)
“呼呼呼……”我在暴风雪中醒来,眼极处尽是刺眼的白。我迷失了方向,寒风凛冽,雪花刺痛了我的双眼。我在白雪皑皑中跋涉,我高声求救,但风淹没了我的哭喊,希望随着脚印消逝。
(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恶劣的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阴森凄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心情。)
这当头,有人闷声回应,我把手架在眼睛上,挣扎着坐起来。透过风雪飞舞的帘幕,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一只手伸到了我的面前。爷爷!我看到他的手掌上有深深的交错的伤痕,鲜血淋漓,染红了雪地。我抓住那只手,瞬间雪停了。我们站在一片废墟上,旁边是一条弹坑密布的道路,路边散落的东西刺痛着我的双眼:焚毁的坦克残骸,锈蚀的倾覆的军车,还有一辆现在泥土中被撞得粉碎的吉普。“两年前,日军突然来袭,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农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再现啊!咳咳咳——”爷爷神情激昂,气血攻心面红耳赤。我搀扶着爷爷,稍做休息后,他便带我去了我家后院。我们所到之处尽是废墟灰尘,柏油路裂开闪电状的缝隙,长出了更多的杂草。
我家后院有一辆吉普,车下面漏着油,滴在泥土里,活像一块大大的墨渍。吉普车后面,一辆空空的独轮车侧倾倒地,车道左边,我看不到爷爷种的蔷薇花丛,只有溅上柏油的泥土和杂草。“自从有一天一颗炸弹在院子里爆炸,石榴树已经结不出果实了……”我看着枯萎凋零的树木想起我和爷爷当年一起把树苗移栽在后院的场景。后来石榴树长得越来越粗壮,我和伙伴们无数次爬上去,坐在枝丫上,双腿摇晃,斑驳的阳光穿越过树叶,在我们脸上投射出交错的光和影。我盘膝坐在树下,朝南眺望我们这座童年的乡镇。曾几何时,家家户户的围墙都有树梢探出来。天空广袤而湛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晾衣架挂满衣物。如果你仔细听,兴许你甚至能听到集会的叫卖声:苹果!杏子!葡萄!日暮时分,你还可以听到放养回来的爷爷们的交谈声。眼前一片模糊,那时的日子,在硝烟中一去不复返。
“轰隆隆……轰隆隆……”头顶上几架飞机飞过,时不时地投下几颗炸弹,爆炸声响彻云霄。“孩子,快走!快走!”爷爷急忙把我推向远方,“孩子,等你长大后,爷爷不求你荣华富贵,只要为和平做贡献就好啊……”爷爷沧桑的声音逐渐消逝,眼眶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顺着脸庞流下的眼泪滴在了土地上,氤氲成一片鲜血……
(详细描写自己梦中的所见,让读者亲身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特别是对爷爷的语言神情的刻画,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都为后文的梦醒做了有力的铺垫。)
“啊!”忽然,我醒了过来,身边的收音机播放的已经换成了一首轻柔的歌曲了。而我,却在这静谧的空间里陷入了深思。
(再次出现播放的收音机,与前文播放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照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给人浑然一体之感。)
“嘭!”炸弹爆炸的声音依然在我耳边回响,可我,绝不会让二十年后的家乡成为梦中的废墟。手中的橄榄枝,将永远在我的手中,永不失落。
(篇末运用拟声词,形象化,而且与开头描写战争事例形成照应,梦总是会醒的,醒后更加坚定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因此作者用了“绝不会让二十年后的家乡成为梦中的废墟。手中的橄榄枝,将永远在我的手中,永不失落。”这样的句子结束全文,有力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点评:小作者运用题记、梦境的形式,大胆想象自己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情景,内容充实,想象丰富,同时希望这只是一个梦而已,有力地表现了小作者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这样一个伟大的理想。
(李茹荐评)
【佳作展示二】
环保从我做起
——记一支烟囱的减肥经历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初四(4)班 董怡帆
“寻找碧水蓝天,环保从我做起”,当保护环境的口号响彻于大街小巷时,一支吃得脑满肠肥的烟囱也迈上了艰难的减肥之旅,也开启了我对二十年后家乡美丽景色的向往与追求。
(开篇简洁明快,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一支烟囱的减肥经历告诉大家“寻找碧水蓝天,环保从我做起”的主题,新颖引人,有很丰富的想象力。)
“哈——欠——”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我在上午八点清脆的报时声中惊醒过来。“轰隆隆——”一阵沉重的机械声从我的身后猛然响起,环视四周,诺大的工厂中早已呈现出一幅蓄势待发的模样,一天的工作又要开始了。
(简单介绍“我”以及我周围的环境,为下文的不幸遭遇埋下了伏笔。)
我是一只烟囱,日夜矗立在脚下这片机械声轰鸣不停得土地上,我的职责便是吞吃掉大堆大堆的燃料,将它们转化成为源源不断的能量输送出去,再将它们燃烧所产生的废气从口中排出。这不,工作铃刚刚打响不久,一名工人便推着一辆手推车大摇大摆地来到我的面前,将其中堆积如山的煤块一股脑填进了我的体内。机械的轰鸣声再度从我的脚下响起。我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煤块,像一个可乐喝多的人一般从嘴里吐出一股股气体,源源不断的黑烟消散在了头顶灰蒙蒙的天幕中。为原本就浑浊不堪的空气中更增添了一股刺鼻的气息。
(运用“吞吃”“输送”“填进”“吐出”等一系列动词,详细地描写出了“我”每天的工作量之大,同时运用比喻句“我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煤块,像一个可乐喝多的人一般从嘴里吐出一股股气体,源源不断的黑烟消散在了头顶灰蒙蒙的天幕中”写出了“我”工作之苦,想象合情合理,生动形象。)
正当我大朵快颐吃得不亦乐乎时,眼角的余光却突然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正向我走来。只见他一手捂着口鼻,一边皱着眉头上上下下打量着我,末了,他指着我头顶的黑烟对随行的员工交代道“这烟囱的污染物排放量超标了,限你们三天之内解决这个问题。”他的话音刚落,脚下机械的轰鸣声便戛然而至,几个工人不顾我哀哀的嚎叫,手脚麻利的将我身上吞噬燃料的机器卸了下来。“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工作的权利,只好在这里等死了吗?”我悲哀的想着。
然而现实却跟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三天后,一台崭新的机器被运到了工厂里,随车而来的技术工人将它小心翼翼地安装在我的身上。熟悉的机械轰鸣声再度响起,然而却不在有源源不断的黑烟从我口中冒出,取而代之的,是如同云雾一般轻柔美丽的水蒸气。
(通过“我”所见所闻以及逼真的心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读后令人心清气爽)
一周后,笼罩在工厂周围厚厚的雾霾终于散去,久违的阳光再度照耀在了我的身上,如此灿烂,如此辉煌。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家乡的美丽景色:种植一颗种子,不经意间,收获一片绿色。环保,从我做起。
(篇末点题,再次运用想象写出了对家乡美丽景色的向往,同时也在警示后人:环保,一定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美丽的家乡将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教师评点:文章运用童话的形式,借助一支烟囱的减肥经历,向人们展示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一个主题,想象丰富,构思很好,情感真挚,内容充实,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好!
辅导教师:李茹
练笔博客:
以《20年后的相聚》为题,写篇作文,不少于700字。
【素材积累】
1.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新格言
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穷的。
——爱因斯坦
3.应用想象力就是训练创造力,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
——美国创造力大师奥斯本
4.有了想象力之后便能产生创造力,因为有所期,才有所想,有所想才有所为,有所为终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