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教《伯牙绝弦》作文

发布时间: 2016-12-09 10:52:13 作者: rapoo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一、组诗引入

1、 屏幕出示下列诗句:

(1)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师:这时老师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里的插曲。把时间继续往前追溯到宋朝。)

(2)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指名读)(师:把时间继续往前追溯到盛唐时期)

(3)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牟融(指名读)

(4)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薛涛

(5)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

2、 师问:读到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3、 生甲:这些诗句都提到了“知音”。

生乙:这些句子都提到了“伯牙”

4、 师:什么是“知音”?这里面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进最早出现“知音”一词的文章——《伯牙绝弦》。(师板题,生书空,师强调“弦”字的书写。)我教《伯牙绝弦》作文

二、初读全文

1、 师: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借助注释想想它的意思。反复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读流畅。

2、 指名读,肯定优点,提出问题。

生甲读。

师:读得很响亮,而且很流畅。不过,有一个地方要注意,屏幕出示

(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哉,兮用红字”)

师:在文言文里,“哉”和“兮”只是语气助词,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在读的时候要轻一些,带过即可。

师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

师:提起“泰山”,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词?

生甲:高大雄伟。

生乙:巍峨峻拔。

师:你能让大家从你的朗读里感觉到吗?

生甲读。

师:嗯,你让老师看到了一座山。

生乙读。

师:嗯,这座山更雄伟了。

同法指导“洋洋兮若江河”的朗读。

齐读,加手势读。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师:这句话,老师读得和她的不一样。

师范读。你听出什么意思了吗?指名回答。

生:伯牙觉得这世上没有知音了。

屏幕出示: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师范读教断句,指名读,齐读。

3、 齐读全文。(屏幕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课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 师:读到这儿,你读懂了那句话?

指名展示并分享学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指名展示。肯定优点(运用想象使故事更完整)我教《伯牙绝弦》作文

1、师: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一个是——钟子期。(生答,师板书。)

师:这两个人何许人也?你了解吗?

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师:一个是举国闻名,被誉为“琴仙”的宫廷乐手,一个不过一个山野樵夫。两人身份相去甚远,却为何彼此视对方为知音呢?请从文中找到你的依据。

2、交流

(1)

生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之。一个会弹琴,一个会倾听。

生乙: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都能明白他的心意。

生丙: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想到高山、流水,流露在琴声里,都被钟子期听出来了。而且钟子期还表达了自己对伯牙的钦佩之情。

师:是呀,相互理解,相互欣赏,这才是知音!

大屏幕出示偶遇资料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