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一、组诗引入
1、 屏幕出示下列诗句:
(1)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师:这时老师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里的插曲。把时间继续往前追溯到宋朝。)
(2)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指名读)(师:把时间继续往前追溯到盛唐时期)
(3)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牟融(指名读)
(4)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薛涛
(5)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
2、 师问:读到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3、 生甲:这些诗句都提到了“知音”。
生乙:这些句子都提到了“伯牙”
4、 师:什么是“知音”?这里面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进最早出现“知音”一词的文章——《伯牙绝弦》。(师板题,生书空,师强调“弦”字的书写。)
二、初读全文
1、 师: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借助注释想想它的意思。反复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读流畅。
2、 指名读,肯定优点,提出问题。
生甲读。
师:读得很响亮,而且很流畅。不过,有一个地方要注意,屏幕出示
(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哉,兮用红字”)
师:在文言文里,“哉”和“兮”只是语气助词,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在读的时候要轻一些,带过即可。
师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
师:提起“泰山”,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词?
生甲:高大雄伟。
生乙:巍峨峻拔。
师:你能让大家从你的朗读里感觉到吗?
生甲读。
师:嗯,你让老师看到了一座山。
生乙读。
师:嗯,这座山更雄伟了。
同法指导“洋洋兮若江河”的朗读。
齐读,加手势读。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师:这句话,老师读得和她的不一样。
师范读。你听出什么意思了吗?指名回答。
生:伯牙觉得这世上没有知音了。
屏幕出示: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师范读教断句,指名读,齐读。
3、 齐读全文。(屏幕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课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 师:读到这儿,你读懂了那句话?
指名展示并分享学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指名展示。肯定优点(运用想象使故事更完整)
1、师: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一个是——钟子期。(生答,师板书。)
师:这两个人何许人也?你了解吗?
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师:一个是举国闻名,被誉为“琴仙”的宫廷乐手,一个不过一个山野樵夫。两人身份相去甚远,却为何彼此视对方为知音呢?请从文中找到你的依据。
2、交流
(1)
生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之。一个会弹琴,一个会倾听。
生乙: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都能明白他的心意。
生丙: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想到高山、流水,流露在琴声里,都被钟子期听出来了。而且钟子期还表达了自己对伯牙的钦佩之情。
师:是呀,相互理解,相互欣赏,这才是知音!
大屏幕出示偶遇资料
- 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
(2)感悟知音
师: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你的知音是谁?请你们合作一下,体会伯牙和和钟子期的知音情。
指名,分别扮伯牙和钟子期展示,感悟
生甲扮伯牙: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做弹琴状)
生乙扮子期:先生弹得实在太好了!先生的胸怀真像那泰山一样高峻巍峨!(做倾听状,继而欣喜,伸出大拇指表示钦佩)
师:(引导想象)伯牙琴技高超,炉火纯青,他的琴声还可能会表现什么?
生甲:皎洁的月亮。
生乙:袅袅的炊烟。
……
屏幕出示
炊烟袅袅 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白雪皑皑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
……
师引导仿说句子,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生甲: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生乙: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丙: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
师:不管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听懂。也就是文中所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板书)
3、体会心情
此时伯牙会怎么想怎么说?
生甲:(找伙伴乙扮子期,侧身,拉手)哎呀,您真是我的知音啊!我们真是相见恨晚啊!
师:善哉,伯牙与音乐相知;善哉,子期与音乐相知;善哉,子期与伯牙相知!
四、感悟绝弦
1、师:相聚总是短暂的,他们多希望能像这高山和流水一样相依相伴啊!
(1)大屏幕出示资料
- 琴声也懂,志向也懂,胸怀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和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相约来年再相见。
- 第二年,当伯牙乘着一叶扁舟来到去年相见的地方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他把对子期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琴声。
(2)师扮伯牙配乐吟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体会心情
师范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抚摸着断弦残琴,伯牙一遍遍的哀叹“世再无知音”,想到知音已去,他仰天长叹“世再无知音”!
师:你理解伯牙此时的心情吗?你来读一读。
指名交流,感情朗读。
师:绝弦意味着什么?你理解伯牙的做法吗?有没有不理解的?(说一说理由)
生甲:我理解他的做法。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了,博雅该多么孤单、寂寞啊,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表示对子期的怀念。
生乙:我不理解。子期虽然不在了,也许到别的地方还能再遇知音。那么好的琴师不再弹琴,太遗憾了。
3、师:我们试图去理解两千多年前那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也许我们能理解一些,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也许正是因为伯牙这样的选择才使伯牙绝弦这个故事成为了千古绝唱!
4、配乐朗读全文,感悟经典
师: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只是山水间多了一段千古佳话。让我们跟随《高山流水》的音乐,再次体会这荡气回肠的故事。
生感情朗读。
五、再读组诗,回味经典
1、师:美哉,高山流水琴三弄!壮哉,伯牙绝弦谢知音!两千多年来,伯牙绝弦的故事感动着每一个热爱音乐、渴望理解的人。
大屏幕出示组诗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zūn)。——薛涛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牟(mù)融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师:李白在苦闷时说——
生: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师生配合感情朗读。
2、拓展升华
师:你想说什么?可以对伯牙说,可以对子期说,还可以说自己的体会。一句话、一首诗、或是一首歌都行。同桌合作。
展示交流
生甲:我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了一首诗。
友谊是什么
友谊是什么
友谊就像小船和船桨
没有船桨的划动,就没有小船激流勇进
友谊是什么
友谊就像花儿和水分
没有水分的滋养,就没有花朵的绚烂多姿
友谊是什么
友谊就像大树和树叶
没有树叶的的装扮,就没有的大树的生机勃勃
友谊到底是什么
友谊就是
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快乐
生乙:我想用一首歌表达我的想法。《朋友》
唱“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
全班齐唱。
师:朋友易得,而知音难求,请珍惜友情。
结束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