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慢慢来
文/嘉杰
今天下午第二节,我正在办公,一位
老师走后,我仔细打量了这名学生,他大概只有十二三岁,低着头,局促地站在我身边,像一个罪人一样等待我的判决。我让他坐在椅子上,他不坐,我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才勉强地侧身坐下,坐下后,我轻声问他究竟怎么了,他嗫嚅道:“我旷课上网了,并且不只是这一次,我自己也很想不上网,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这次真的惹恼了老师,我对不起老师,也对不起我父母。”说这话时,分明看到两行泪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我拿了巾给他擦去泪水。这时他抬起了头,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呀!我的心不由一震。我继续问道:“什么时候开始上网打游戏?”“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一星期回家一次,手里有了零花钱后,就慢慢开始逃课上网了,有时是晚上翻墙出去的,每次上网后,心里也很恐惧,害怕被老师发现让请家长,但我就是摆脱不了游戏的诱惑,慢慢地就有了网瘾,两天不打游戏就手痒,就这样,一直上完了小学。我到这所学校上初中后,也多次暗暗发誓不再逃课上网,但就是管不住自己,有时人坐在教室里,但脑子里想的却是游戏,学习也落下了。老师也教育了我好多次,但我总是不争气,我现在也不知该怎么办,求你千万别让我叫家长,要不然,我又要挨揍了。”说到这里,他禁不住呜咽起来。
听着他的叙说,我的心也沉重起来,是呀,有多少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地读书成长,但由于不当地使用网络,不但荒废了学业,更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这名学生可以说是许许多多沉溺于网络游戏者的缩影,我们在谴责那些扪心的黑网吧经营者的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否也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呢?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要让我们的学校像网吧一样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宁愿冒着被老师发现挨批的危险去旷课上网,宁愿冒着挨家长揍的危险去上网,这不由不让我们深思:我们的课堂究竟怎么了,我们的学校究竟怎么了,我们的老师究竟怎么了,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又究竟怎么了,这一连串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每一位老师的深思和良心的拷问。
网络对未成年孩子确实存在着很大的诱惑,但除此之外,教师对有网瘾的孩子不当的教育也是把孩子推向网吧的幕后推手,不可否认,每位教师对学生都是很铁不成钢,但不当的教育和急躁的心态只会事与愿违,不是么?就像上面
教育是农业,是自然的生长,不仅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长久的坚持和等待,任何一种一蹴而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与教育背道而驰的。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无声”,教育的变化是及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因此,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多想想“孩子犯错,连上帝也会原谅”这句话,也许我们会更加心平气和,我们的教育策略也会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