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凉嗖嗖的风刮到脸上真刺骨。儿子背着书包闷闷不乐,我问他:“昊昊,你怎么了?”
“妈妈,我问你,以前咱家没有车,我上学走着去,也不说啥。现在咱家有车了,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让
我爸送我?为什么只有下雨的时候我才可以坐一次?"儿子不满地一连问我好几个“为什么”。
“车买来不是为你服务的,妈妈每天坐公交车去朱兰上班辛苦不辛苦?每天下班还给你和爸爸做饭、洗衣服辛
苦不辛苦?”我也一连问了他好几个“辛苦不辛苦”。
“ 辛苦”!儿子回答
“这就对了,我就是要你感受辛苦的滋味。因为在你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各方面,都会遇到许多困难,如
果你吃不了苦,就难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如果你能咬咬牙挺过去,就离成功不远了。我知道你的书包很重,
妈妈让你自己背书包上学就是磨练你的意志,就是为了你以后不被困难打到而打基础。儿子,自立方能自强!
不管你理解不理解妈妈的做法,我认为我这样做是对的!”我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全说了出来。
“妈妈,我明白了!咱们走快吧,要不就迟到了。”儿子脸上刚才的乌云消失了。
望着儿子瘦小单薄的身影消失在学校大门口,说真心话,我真有些心酸。他今年才八岁,每天早上都是自己起
床、穿衣服、自己整理书包。有时作业做完后,还帮我干一些家务活。上个星期六我和他爸出去了,回到家孩
子已经把米帮我蒸好了。从今年九月份开学后,他的袜子脱下来从不让我给他洗。有时我觉得,是不是我这个
做母亲的对儿子太苛刻了?但“自立方能自强”是古人用亲身事例捶打出来的警句,我得为儿子的以后着想。
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都很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买早点、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和吃苦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等。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时,不论多小的孩子,都要背上一个小书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而咱们中国的独生子女,生活都非常优越。很多孩子没有生活辛苦的体验,一家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可以说要啥都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现在,中国的父母也意识到了不能让孩子将来成为无能之辈,那么怎样让孩子吃些苦、经历一些磨难呢?
我身边很多家长朋友都是采用说教方式进行吃苦教育的。给孩子说自己小时候如何吃苦的经历。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大的用处。大多数孩子听了根本不屑一顾,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体验过辛苦的滋味。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亲自体会吃苦体验,这比你在他耳边说100遍都强。当然了,家长得和孩子一起体验、感受。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能锻炼、跑步或者爬山;一起学习,功克一些学习上的难题等,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受到了教育和锻炼,还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从古到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经历过挫折的磨练。特别是对男孩子,挫折和磨难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做有智慧的父母,让孩子经历苦难,不要让孩子的将来成为无能之辈。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正确地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吧!
自评:吃苦是为了让孩子的生命更加顽强!记得小时候母亲曾给我讲过:老鹰为了锻炼雏鹰自食其力的能力,常常把雏鹰叼到半空往下扔,雏鹰也许害怕,也许还会受伤,但总比以后被饿死强。强者要具备吃苦的精神!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有些东西必须自己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