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是最好的学习
——记王静老师的晨诵课
“早上好,六三班的孩子们!”
“早上好,亲爱的王老师!”
“看,明媚的阳光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每一天的阳光都是新的,
每一天的我们也都是新的
让我们用最美妙的词语
用最动听的声音
与黎明共舞。 ”
一首师生配合诵读的开启诗,拉开了六三班的精彩晨诵课的序幕。
课件上出现了三个醒目的大字:“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改名《弟子规》。《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为总纲要。
《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
《弟子规》共1080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 “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
王静老师用比较简洁的语言,为学生们介绍了弟子规。
接下来出示了《总序》,让学生齐读。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然后进入《入则孝》篇的学习。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王老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自己对于在各种情况下,如何体现“孝”道,然后根据理解诵读内容,把“诵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她引经据典,巧妙地将“黄香温席、刘恒侍母、清官陶侃“等历史故事融进课堂中,是枯燥难懂的道理更富有趣味。将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与弟子规结合学习,体现了老师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老师不仅博古论今,引经据典,而且将《弟子规》的内涵进行拓展由“父母”到“老师”再到“长辈”。不仅仅是拓展,而且是简单意义上的仿写。这个环节很有创意。学生读起来也兴趣盎然。
王老师将晨诵国学经典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紧密结合,让孩子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说这节课将诵读的方式更丰富些,诵读的时间更多些,会更成功。
还是那句话,晨诵课把握一个重点以“诵”为主。让朗朗的书声代替教师的讲解。反复读,多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并且还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