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怀着一颗童心走进课堂 走进孩子心里作

发布时间: 2016-12-25 10:40:31 作者: rapoo

学习《笋芽儿》一课时孩子们学得都很投入,我感觉一节课与孩子们的沟通是那么自然、那么快乐。

案例:

(一)孩子们做好了课前准备。

我喊:“上课。”

“起立。”

平时我总会说“小朋友们好”或者“语文课快乐、享受语文课”等诸如此类的话语。今天我脱口而出:“笋芽儿,你们好!”

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地笑了,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我的问候。不知谁冒了一句“大笋芽儿,你好。”

“笋芽儿长大了就是竹子了,怎么能说大笋芽儿?”马上有人反驳。

一个小机灵接着说:“竹子妈妈您好。”

可能是他的回答大家都很满意,其他孩子也说:“竹子妈妈您好。”

课前的一句问候语缩短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缩短了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让我们一下子就走进了文本,成为文本中的角色。这为我们后面的有效沟通打下了基础。

(二)该学一、二自然段了。

【原文】(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是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好美!很温柔,很安静,感觉真像在睡梦中美美地做着香甜的梦。孩子们这样说。是的,很美。课文从一开始,就用这样美丽恬静的文字抓住了小朋友们的心。多美的语言呀,不必分析了,让孩子们读吧!让我和孩子们在读中尽情享受这样的文字所给予我们心灵的轻抚。

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现在就是‘春雨’,我就是沉睡的‘笋芽儿’,‘谁弹奏的乐曲’最好听谁就能把我叫醒。赶快练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孩子们读得都很投入。练了几遍后,我请了一位“春雨姑娘”读第一自然段。我假装闭上了眼睛,做了一个睡觉的姿势。天哪!她读得太美了。我揉了揉眼睛,夸张地伸了个懒腰,看看四周,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孩子们说:“是春雨姑娘。”

“这个春雨姑娘不仅长得美,声音也如此动听,太吸引我了,我醒了。”读课文的可儿开心地笑了。

“这回你们一起来当春雨,把我的笋芽儿弟弟妹妹也叫醒吧。”我又假装睡了。

这回他们只顾看我醒没醒,读得松松散散。他们读完后眼睛直盯着我,我一动没动。孩子们着急了,“哎呀,醒没醒,怎么回事?”

“你们弹奏的乐曲一点都不好听,我看春天也没有多美。还是让我再睡一会吧。”我又打了个呵欠。

“我们再读一遍吧,读得美点,一定能把笋芽儿叫醒。我起头。”班长说。

他们果然读得声情并茂。我“醒了”。孩子们竟鼓起掌来,不知是为笋芽儿还是为春雨,反正我也跟着鼓掌,我是为孩子们,他们读得太棒了。

他们又学我的样子演笋芽儿,一边加动作一边读,第二自然段根本不用我再指导。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文】(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我一挽袖子用粗重的声音说:“我是雷公公,春雨姑娘太温柔,我怕她叫不醒笋芽儿,我也来了。你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我是怎么叫笋芽儿的。”

孩子们开始读了,那“轰隆隆!轰隆隆!”的读声,我真的像听到了滚滚春雷。

读完后,我问孩子们:“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他会怎么呼唤呢?”

有的说:“笋芽儿,快醒醒吧。”

“春雨姑娘已经叫醒他了,雷公公怎么还会这样叫呢?他会喊:‘笋芽儿快快长高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美丽的春天。’”另一个孩子说。

“……”

我和孩子们已经融进了课文,一切交流都是那么顺畅、那么自然。

反思:

一节课下来自己是那么的激动和兴奋,就像一个孩子。课堂上我一会儿是笋芽儿、一会儿是春雨、雷公公、竹子妈妈……我和孩子子们一起“疯”,我们忙得不亦乐乎。我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激情。我想这应该来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这种毫无功利色彩的爱使我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时彼此的心理距离是那么近,我相信我的情感也会迁移给学生。

原来与孩子们有效交流是如此简单,只要怀着一颗童心走进课堂,走进孩子的心里,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文本,那么就能和孩子们“沟通无极限。”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