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共欣赏阅读活动(十二)
参加人员:爸爸、妈妈、儿子。
朗读与主持:儿子
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中的《郑伯克段于鄢》
主要内容:主要讲述郑庄公平定弟弟共叔段与母亲姜氏勾结发动兵乱的故事。
活动过程:
儿子:大家好,今天我们的美文欣赏活动有我来主持和朗读,我今天向大家推荐朗读的文章是:郑伯克/段于鄢。
爸爸: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我想再听听题目是什么?
儿子:郑伯克/段于鄢。
爸爸:请问是什么意思呢?
儿子:就是郑庄公,也就是郑伯,在鄢这个地方打败了他弟弟段。
爸爸:“郑伯”是个人的称呼,“段”也是个人的称呼,“克”是什么意思呢?
儿子:“克”就是打败的意思,攻克、克无不胜都是这个“克”。
爸爸(笑着说):听你读了,我还觉得“郑伯克”是个人名呢。
儿子(小声读了一遍,红着脸不好意思的):刚才有点慌张,对不起啊,也谢谢爸爸的指点,题目应该这样读:郑伯/克段/于鄢,这样从题目中就能读出(要讲的是什么)故事来了。
(儿子读)
儿子: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几个字不认识,我查了《古汉语字典》,及了解了它们的读音,又理解了它们在文章中的意思。如:“虢叔死焉”这句话中的“虢”,读“guó” 虢叔:东虢国的国君。还有:“阙地及泉”中的“阙”在这篇文章中同“掘”,挖掘的意思,不是现在说的“宫阙”的意思。
妈妈:儿子的读书方法很好,特别是读这样的古文,遇到不懂的字词要多查字典,还有,古文中有很多的语言和现在的表达方法不一样,要多读几遍,读得多了,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含义。
爸爸:是。我在读这些古文的时候习惯先读一遍,画出自己特别不理解的句子,再读的时候先把这些句子弄明白,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读,就能读的比较通顺了,接下来,再逐步的理解文章。
妈妈:是,只要把字、词理解了,把一些关键的词句弄明白了,就能较好的理解整篇文章了,而且在读的时候,要注意适当的断句,断句断错了,表达的意思就不容易理解了。
儿子:我再来读一遍吧。(再读,比刚才读的更流利,断句也比较好。)
妈妈:儿子,读了几遍了,能不能把文章所讲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一下?
儿子:这篇故事讲述的是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很不喜欢他,却喜欢他的弟弟段,他做了皇帝以后,他的母亲和弟弟就策划者要篡权夺位,郑庄公老谋深算,结果平定了叛乱,把他的弟弟给赶走了,还把她的母亲给软禁起来了,后来郑庄公有些后悔,后来在颖考叔的指点下,与母亲在隧道中相见,母子重归于好。
爸爸:儿子叙述的很完整。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现在仍然在沿用,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儿子:知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不道义的事情做得多了,肯定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
妈妈:文章中还有一个词“不义不昵”,现在我们说成是“不仁不义”,就是不讲仁义道德。
(稍停)儿子,你对文章中的人物怎么理解?
儿子:我觉得郑庄公的妈妈做的很不好,同样是自己的儿子,怎么能这么偏心呢?不过后来他们又和好了,说明他的妈妈还是很爱他的,只不过更爱他的弟弟吧了。共叔段做的也不好,贪得无厌,篡权夺位,最后落得一个流放的下场,郑庄公很有计谋,先是一再的迁就他的弟弟,等到时机成熟再来平乱,名利双收。
妈妈:名利双收?怎么讲?
儿子:你看,如果一开始郑庄公就把共叔段给灭了,人家肯定说他做了皇帝,连亲弟弟都不放过,谁还信任他呀,可是他忍着他弟弟一再扩大自己的地盘,静静的等待时机,等到他弟弟造反的时候,才狠狠的打击,消灭了叛军,这罪过就是他弟弟的了,郑庄公又灭了对头,又得了民心,这不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吗?
爸爸:儿子理解的真的很有道理。老爸也有这种感觉。不过郑庄公有一点做的也不好,如果他一开始不放任他的弟弟,和弟弟好好的交交心,他弟弟也不至于落得这样的下场。不过历来皇室之间都是矛盾重重,你争我斗,很是残酷,这都是因为权利的原因。要了解这些,还需要好好的读读历史,了解当时的一些社会情况。
儿子:是。我们历史上就学过,每次改朝换代都要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
妈妈:好,儿子,各门功课之间是相通相溶的,学习时,这样相互联系,会更容易理解。
儿子:妈妈开始讲学习方法了啊!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