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暮学时政”的引申10分钟计划(2

发布时间: 2016-12-27 10:51:27 作者: rapoo

上篇:10分钟计划

链接:http://blog.xxt.ne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520790&tempid=0.2651723427026669

“暮学时政”的引申

——10分钟计划(2)

题记:

(“书香班级”评选)活动虽已结束,但阅读还将继续。我们将联合部分学校和班级尝试每天阅读3个10分钟即晨诵经典、午读科普、暮学时政,由教师或学生班长牵头,开展班级共读活动。——校信通

3.暮学时政

提到“暮学时政”,对小学生而言,恐怕不到一定的年龄难以引发兴趣,尽管我们希望孩子们懂得更多的国家大事,相信也有很多孩子愿意去关心时政要闻,但一定还有很多低年级或部分高年级的孩子对“时政”没有明确的概念,此时,不妨把“暮学时政”和“暮省”以及“睡前故事”相结合,让不同年龄的孩子感悟到不同的性质的“10分钟”。

当五、六年级和更大一些的孩子思想逐渐成熟,对民生、社会以及国家略知一二的时候,“暮学时政”一定会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宽阔,所以,这样的“10分钟”对他们来说会有很大帮助。

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不妨学习一下“暮省”。“新教育”所提倡的“暮省”是“晨颂、午读”的延伸,指的是“写”——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引自“新教育”)所以,对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在我们的培养下孩子依然对“时政”不慎敏感,那么就可以让他们多读一些国内外获奖小说或童话故事,让他们动起笔杆写下自己的心情,让人性趋于成熟。正如新教育所言——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天梯,三年级浪漫,四年级精确,那么,晚上的“10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在读读写写中丰富自己的人生,完成从“童话的浪漫”到“现实的精确”的过度。(更大些的孩子在了解“时政”之后,也可以延续这样的做法,甚至这样的“读读写写”可以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向,即使是成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受益,就像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书香班级”活动。)

面对更小一些的孩子,晚上的“10分钟”,读读、讲讲、画画的“睡前故事”可能效果更好。如果说新教育的“晨颂”是让孩子们在美妙的诗歌声里“与黎明共舞”,那么“午读”则是泛指的概念,并非指一定是午后的读,更多的是强调读什么与怎么读——比如提醒我们可以给一、二年级的孩子读“绘本”,而更严格地讲,到了二年级下期就要让孩子从对“绘本”的沉迷之中走出来,让孩子们在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下逐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当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得不在午间读些趣味性强、篇幅较小的科普读物的时候,到了晚上,与“暮学时政”相比,“睡前故事”一定是这个阶段以及年龄更小的孩子们的最爱,所以,这个“10分钟”不能是短暂的,不能仅仅是10分钟而已。我家孩子一年级的时候,从最初的绘本阅读,到一次因“买错”而不得不由家长来读的《帅狗杜明尼克》(国际大奖小说,当时以为带有注音,所以全班集体购买,共3本,另外两本是《五毛钱的愿望》和《幸福来临时》),孩子几乎养成了每晚要读或要听的习惯。而且得益于新教育的“读、些、绘”,孩子的“写绘作业”有了很大进步,比如读《窗边的小豆豆》,根据文字描述,画出自己能想象得到的情景,并且写下来能记得住的情节和能悟得出的道理。

综上所述,“暮学时政”的10分钟让我想了很多,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触不同的阅读方式应该是更人性化的方法吧。写到这里,借用一位老师对“晨诵-午读-暮省”的理解、再加上自己对阅读的看法做结尾——这三个阶段的阅读,并不代表刻板的时间概念,不是必须仅仅10分钟,不是必须每天要写作——“阅读的核心内容就是“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时刻,一定有着这一时刻最适宜的一本童书(来自“新教育”)。

写在后面——

慧老师 ( 08-9-12 14:37:1)
暮学时政,具体的时政确实更适合小学高年级孩子,新课标里对中低年级的要求是关注身边、校园里发生的事情,这样随着身心发展,逐渐扩展为关注国内外大事。所以,我觉得这个暮学时政的含义应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

行者无疆:

写下这样的文字只是自己对“暮学时政”的字面理解,虽然在这件事上有自己的看法,但还是会尽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这就需要家长们一定要为低年级的孩子创造一个“学时政”的空间,低年级的孩子不妨就从“少儿频道”的“新闻袋袋裤”开始,逐步了解新闻、关注社会。

(*^__^*) 嘻嘻……,这篇可是我的第一个“100”,没想到我的博文100篇刚好说的是阅读,看来是要提醒我——百折不挠,将阅读进行到底!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