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幸福
时下网络正传红“你幸福吗?我姓曾。”看似答非所问的对话却被称之为“神一样的回复。”不管是那位农民工听错了,还是他睿智的婉拒,单从网络走红这一现象就说明了人们心中对幸福的理解五味杂陈,说不清、道不明。其实幸福很简单,很多时候它就是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只要心中常存感恩之心,幸福就会无处不在。
有人形象地把幸福比喻成一杯水,淡然无味却又极易获取,饥渴时则会变得滋润、甘甜。可更多的时候,我们听到最多的却是不幸福,抱怨自己工资收入不如别人的高、房子不如别人家的大、车子不如别人的高档、孩子不如别人家的优秀……整天跟个怨妇似的攀比着、牢骚着、郁闷着、纠结着,请问,现在的人真的不幸福吗?还是幸福的人自己没有感觉到?面对那些“该幸福而不幸福”的人,不得不引起对幸福定位的思考。
同学芳的老公是某单位的处级干部,女儿就读于油田一中,工作舒心、居住条件优越,在每次同学聚会时,无论芳的穿着还是出手的阔绰都会引来众多羡慕的眼光,芳多数时间都会成为饭桌上的焦点人物,可私下里聊天总感到芳的生活并不幸福,婆媳关系劣化让丈夫时常受夹板气,出门在外是处级领导,回到家里则成了风箱里的老鼠,长此以往导致家庭狼烟四起、战争不断;青春期女儿也厌烦了芳的唠叨和埋怨,索性选择了住校生活。家庭的冷战、孩子的叛逆让芳苦不堪言,加上她的地位和面子,看着芳一脸的苦楚,不禁让我想起了王子公主的感叹:谁让我生在帝王官宦之家呢?!芳幸福并苦痛着。然而乐天派的同事小艳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能与芳相提并论,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总像自己天天泡在幸福的蜜罐里。小艳的丈夫远在普光,身为倒班职工的小艳今天将女儿托付给张家,明天又托付给李家,特别是寒冷的冬季,晚上十点多下班回来用羽绒服包裹着年幼的女儿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挪,长期的不稳定导致了女儿体弱多病,隔三差五地感冒、发烧,动辄就要住院,也只有在女儿住院时小艳才能请动年轻的公婆帮忙照料一二。平日里聊天从没听到过小艳有半句抱怨,逢年过节,小艳还会大包小包地提回公婆家,面对我们的不解,小艳笑着说“他们生养了我的丈夫,孩子住院时他们能随叫随到,逢年过节孩子也有个去处,总比没有爷爷奶奶的孩子强”,“尽管现在他们重男轻女,等女儿大些、招人喜爱了,爷爷奶奶自然会改变观念的”……小艳与芳形成强烈的对比,这衡量幸福与否的标准不是自在人心吗?
马洛斯把幸福划分为五种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从他的理论划分中看出人只有在满足了最后需要后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自我实现的标准也是因人而异的,同事小华丈夫在外做生意,家里是豪宅、好车,小华从事的岗位也曾让很多人眼红,虽说大部分时间工作在室外,可工作轻松、时间充足,家庭、孩子都可兼顾。别说小华的丈夫做大生意,就是以前也没把小华这份收入当做一回事,权当是让小华有个打发时间的消遣而已,可最近不知谁触动了小华的哪根神经,小华没事总爱琢磨人,谁谁的工资比我高,谁谁的休假时间比我长,谁谁的岗位最舒服,谁谁为什么有加班?一波激起三层浪,单位为此纠结了很长时间,且不说领导最终是否满足小华的心愿,单从小华纠结这些天来看,难道她想这些自己不累吗?自己真的就缺少这些吗?虽说自古就有“不吃馒头争蒸口汽”的说法,可也不是这么个争法呀?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现在还有谁在干呢?即便是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吃亏了,可不是也能从时间和便利上找补回来吗?我就不相信她舍得现在的岗位和时间。我想小华至少最近的幸福指数一定不会高到哪里去。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适当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数,简简单单就是幸福,想想我们每天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可以不为朋友相聚的应酬而犯愁,闲暇之余,走进自然,忘却喧嚣;节假之时,亲朋好友,寒暄寒暄;做完家务,沏一杯茗茶,捧一本爱书,博古论今;茶余饭后,携妻带子,散步交流……简简单单就是幸福。幸福是相对的、发展的,既有客观条件,又有主观努力,更多的幸福感悟是生活有“盼头儿”:家庭和睦、孩子健康、工作顺心。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一种幸福,因为幸福是一种心态,能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心理平衡就是幸福;幸福还是一种希望,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进就是幸福;幸福又是一种能力,通过努力和奋进最终体会成功的喜悦。
幸福自在人心。幸福是你已经失去的、每当想起就会有一种深深留恋的过去,也是你满怀憧憬的未来,但过去的不再回来,未来的仍需努力,最最珍贵的幸福就是珍惜现在,享受幸福,也只有放开一切去享受的时候,才会时刻体会幸福的存在——简单的幸福,真实的幸福,她似夏季的一缕风给你带来凉爽,又似似冬季的一把火时时温暖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