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河南第四届成长力教师”材料碎思
(陈伟华)聆听记者和陈伟华老师的对话,眼眶在一点点地湿润。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陈老师丰厚?是什么让陈老师开阔?是什么让陈老师坚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让陈老师如此淡定?读书,使得他平静而坚定,教得精彩,育得得法,活得从容;写作,让他不断追问自己,坚定自己前行的道路;行走,使他摆脱“井底之蛙”的困顿,开阔眼界,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更宽更广的成长空间。阅读、写作、行走,专业化成长的三大支柱在他成长的路上赫然矗立。或许,为梦想日复一日的坚守,并付诸于行动,这便是从优秀通往卓越的必经之路。
(徐文祥)当工作成了事业,你就会循着自己的目标竭力向前,徐文祥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大量的专业阅读与博览群书,赋予他丰厚的文化素养,使他站在思想巨人的肩膀上实践着、反思着、前行着;课堂是他的生命线,在不停地追问思索实践中,固守着文字的纯洁与魅力,寻找着自己心中真正的语文;学生是他的血液,在他的心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格素养是重中之重,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成长,做学习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思索,所以成长;因为执着,所以沉静。
(苏殿奇)当创作的热情与教育结缘,教育生活便会诗意而幸福。因为热爱创作,所以有师生之间的故事纯情而闪光;因为热爱创作,所以有课堂上师生一起在文学殿堂的自由翱翔。因为教育是自己人生幸福的归属,苏殿奇老师用自己对创作的炽热,在学生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让永恒的教育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王丽霞)那张混沌模糊的黑白图片,曾经是多少乡村教师的写照?然而,挣脱自我束缚的茧,努力向上拔节的姿态,使得图片变得明朗清晰多彩,便是王丽霞老师的成长密码。虽身处农村,不断学习,参加培训,进行新课程改革,使她在混沌之路上踏出了清晰的印迹。踏上成长之路,做一个头脑清醒的教育者,是她崭新而明晰的人生目标,坚持实践、反思、读书和教育写作,是她实现目标的最好方法和桥梁。正是她对成长的坚守,才有了学生语文生活五彩缤纷,同事教研氛围的浓厚,教师发展共同体队伍的壮大。
(杜志国)工作因认真而美丽,课堂因研究而精彩。从“非科班出身”的老师到“教育科研的领军者”,杜志国老师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学习的力量促使他成长,研究教学模式,反思每一节课,课堂成为他一生的舞台。他用自己行动告诉我们:让阅读、研究、反思成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每个教师都可以走向优秀甚至卓越。
(黄小国)一个真正有能量的人,是能够引领一群人或是一个团队成长的。黄小国老师的身上具有着如此的能量,源自他坚持不懈地记录自己的教学日志,源自他理性地思考,并在教学中践行着自己的思考,源自他潜心于教育教学的研究,源自他用心地在做教育。黄小国老师的事迹告诉我们:年龄并不能阻止我们成长的欲望,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有行动的人。
(黄锐)三尺见方的讲台,呼唤的是大教师。教育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不断提升专业智慧来应对。黄锐老师的生命便因科研而精彩。因为科研,提高了她自身的开放、吸纳、领悟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因为科研,她带动着身边优秀的同行者走向科研的道路。因为科研,她温婉淡定,摆脱课的束缚,关注着人的发展。黄锐老师用自己的成长告诉我们:当追求优秀成为习惯,你就会不停地行往卓越的道路。
(刘辉)出自内心的热爱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动力,由此而有执着,由此而有精益求精。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热爱,刘辉老师幸福地穿梭游走在物理和信息技术两个学科之间,他通过跨学科的渗透,融会贯通,带给学生更为全面、系统的知识。热爱自己的学科,尊重自己的学科,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教育的幸福做了精彩生动的诠释。
(武小玉)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大。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武小玉老师一方面以为师者的敏感心性走进一个个学生的心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进和完善,带领学校的英语老师不断总结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武老师在自己有限容量的教室里,创造着无限的奇迹,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无限的成长空间。
(董世君)一个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大海。董世君老师的优秀正源于此。因为不断地读书学习,他才拥有“每节课都追求精品”的底气,他才能成为“最有范儿的老师”,他才会关注人的发展,以心为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大写的人。
(张凯) 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发展自我、提高能力的世界。张凯老师重视学习方法和思路,在引导学生勤思、善问、好学方面下足力气,帮助学生真正将所学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她的化学课因自己的创新和研究,逐步向高效课堂迈进,使得她形成了“潇洒”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张凯老师用自己的成长告诉我们:唯有实,方能远,课堂研究与创新永远是每个老师必须的坚守。
(胡富珍)信息技术老师和义务心里咨询师,智慧的传授者和心灵的滋养者,胡富珍老师幸福地穿梭游走其间。在学科教学中,她勤奋不辍,阅读、沉淀、积累、研究、学习,为自己的专业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在学科之外,她用自己热爱教育的心灵,带给学生温暖和感动。因此,她收获的不仅是信息技术课堂那创意无限的作品,更是学生的信任、喜爱和健康成长。她用自己的成长告诉我们,任何一门学科,付出汗水,用心做教育,你都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
(朱慧清)简陋的校舍和艰苦的环境,并不能阻止一个人成长的脚步。语文的诗意,数学的理性,美术的浪漫,朱会清老师的身上弥漫着乡村田野上花儿的淡然的清香,她恬静的微笑背后是坚定地信念: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只要对梦想执着追求,就一定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教育圣地,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武二霞)武二霞老师用心给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勤于反思,不断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创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在新课改中大胆改革,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并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正是这些优良的素质,使她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羡慕的荣誉和奖项。“教育这条路上,我永远只是一个行者”的成长感言,定会使她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行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