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每天读点《论语》(十八)作文

发布时间: 2016-12-31 10:36:55 作者: rapoo

每天读点《论语》(十八)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之。

子游问如何是孝?孔子说:“今天所谓孝只讲能够养活父母。即便是那些犬、马,也能够得到饲养;如果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爱之心,那有什么区别?”

如何孝?孔子认为,为孝须敬。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能养”,是儒家所提倡孝道之最低层次,但孔子却觉得这根本就算不得是孝。只要让父母不饿死,有吃穿就行,给钱就行。这样的想法和做法,缺少感情因素,缺少精神关怀,缺少美好天性。所以孔子说这种养,狗和马都知道的,太低级了。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对父母的“敬”,也就是说,这个孝是发自内心的,不仅要关照父母的生活,更要关照他们的感情和精神。

这应该是很简单的道理,但今天我们还有对父母饮食供奉都又缺乏,甚至弃之不养,情何以堪?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是为孝乎?

子夏问如何是孝?孔子说:“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有事时,年轻人效劳服务;有酒饭,让年长的先吃,这难道就是孝吗?”

色难,就是说,那种发自内心的孝顺的态度和心情要体现出来,让父母感觉到。这个是最难的。可见养易孝难。前章谈孝,内心要庄敬;本章谈孝,外在的容色要和悦。杨伯峻先生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因此,孝必须首先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培养和展现。

“敬”,本来自远古祭祖敬神的畏惧、尊敬、崇拜的感情,不只是某种仪式及外在姿态、行为的规定。所以重要的在于获得这种感情体验。比如对犬马也可以有深厚的感情,但这种感情不是“敬”。可见,“敬”虽然是感情,却清晰地融有社会理性在内。这就是所谓的“人性”。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