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样教文言文
今天,我和六七班的孩子们学习了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伯牙绝弦》。教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我也总结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帮助。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伯牙绝弦》之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古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一句,正确的节奏应该是“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样这句的意思是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意思比较明显。但有些学生却把节奏划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三、对照注释,解释句子
在学生初步理解《伯牙绝弦》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我再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伯牙绝弦》,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我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如:伯牙善鼓②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③,钟子期曰:“善哉(zāi)④,峨峨⑤兮(xī)⑥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⑦兮若江河!”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句中的四个“善”字的意思。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我适当指导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
五、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为了积累语言,我让学生熟读文言文,要读出感情,先练读,指名试读,自己反复朗读,再让学生分角色演读,深入体会语言的意境,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样学生会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方面的语言,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个难点,需要我们仔细地推敲。但是,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抓住文言文内在的语言特点,巧妙合理地运用一些较为合理,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