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李镇西老师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读到这句话,掩卷沉思,任思绪纷飞。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几天,我一直暗自得意我班的成绩遥遥领先,今天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发现自己虽然符合教育评价的硬指标,什么上线率第一,什么班级管理第一,也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给学生面对困难,挫折,不利,失败的积极人生态度的引导,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有意调动学校以外的积极因素参与教育方面我做得远远不够。
细细想来,整个高四学生们每天艰难跋涉着,每日面对着大卷小卷的测试,每日面对着大卷小卷测试的失败,相信他们通过一次次考试,他们能经历挫折和失败的考验,从而培养坚毅的品质;每次考试结束后,我都深刻地分析考试的得与失,一次次晨会上的鼓励,一次次班会上的提醒,一次次黑板上励志的“每日一语”相信我的学生一定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想到我们班级日志上的好人好事,小轩主动帮别人扫地,小磊积极耐心为他人解决难题,一件件好人好事被记载着,被传递着,班里拥有一种浓浓的友爱待人,乐于助人的气氛,这不就拥有良好的品质了吗?
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有意调动学校以外的积极因素参与教育方面我做得远远不够。如:李镇西老师在80年代,几乎每年春节都和学生在一起度过,几乎每个暑假都和学生一起游山玩水,远的如峨眉山,近的如重庆的歌乐山,云南石林;每到周末,轮流把一个小组的学生请到家里来吃饭;质朴真诚地按照学号轮流家访,每一届学生毕业时,为他们编一本反映三年级难忘生活的“班级史册”。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下一条小船,然后划到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可能会有人想,作者想借这些实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过,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还带领27个幼儿到草地上去参观,目的是让他们看到各种植物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雷夫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教育的秘诀是:把艺术带进课堂。当你教数学时,有的孩子可能不擅长,但是当你教音乐时,他有可能成为明星,当他们表演一出戏时,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明星。
李镇西老师说:“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需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扎实的知识,更需要有终身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过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
教科书规定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所谓幸福的人就是有知识,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一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每个人从我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幸福的度过自己一生的人。”让学生遇见最好的爱,成为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