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补缺找方法
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时,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总是重蹈覆辙,让
不理解题意,存在知识漏洞
孩子发试卷后,问她什么原因造成错误,孩子总是回答:“我们都觉得题出错了,可是考试时举手问老师,老师每次都肯定的说没错。”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孩子根本没有正确的理解题意,没有理解所学知识点造成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漏洞”。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会引导孩子仔细读题、审题。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复习近期的知识点,相信熟练掌握了关键知识点,此类状况就不会再次出现。出现此类情况,也和孩子前期不良学习习惯息息相关,还要逐步培养孩子审题的好习惯,平时养成圈出重点字句和数字,坚持下来,自然可以改正。
不让“粗心”来惹祸,完美演草好处多
一般计算题孩子们容易犯糊涂。实际上不是他们不会,而是“粗心”来做客。小数点忘点、忘记进位、抄错答案等等。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考核成绩的重要部分,没有捷径,只有大量的练习才能让孩子熟能生巧。但是,怎么改掉粗心的毛病呢?首先,演草纸非常重要。现在大多孩子都不愿拿演草纸,都是口算,不要小看小小的演草纸,往往能解决大问题。比如:6.5÷5,这么简单的除法,我听一个朋友说,他们初中一个班的学生80%都做错,都写成了1.5。大眼一看不错啊,实际答案等于1.3。是他们不会吗?不是,这是经验在作怪。要是有了演草纸,花上两秒钟,一定不会再出错。其次,有了演草纸,还有保持整洁有序。把演草纸分类,每个大题的演算过程要画区域。不要乱七八糟没规矩。这样,整洁的演草过程不会一个摞一个,答案自然就不会抄错,检查起来也方便。让孩子感到“认真的力量”,体验到“完美的美丽”,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毛病改过来。
建立“纠错本”,温故而知新
在数学学习中,孩子总会出现对某些题目一错再错的现象,这是由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曾出现过的错误纠错不彻底而留下的“后遗症”。杜绝这种“顽症”,建个“纠错本”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是,纠错本不止是把以前的错题抄下来就万事大吉,而是要将出错的原因、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属于哪一类的题型以及涉及到的知识点标注清楚。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重点部分还可以用红笔标注,下次复习时会更加醒目。有了纠错本还要会合理的利用。要经常阅读,不熟练的可以再做一遍,遇到同类习题时,就能够立刻回想起以前犯过的错,从而避免“屡改屡错”的困境。温故而知新、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次考试不信考不出好成绩。
当孩子面对错题束手无策时,家长是最好的良师益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查找解题的方法,迎接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