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勤奋——家有毕业生(4)
儿子度过的三年初中生活给我的印象是轻松而愉快的,每晚21:30准时睡觉,周一到周五的早上也大都是6:40叫他起床,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但让儿子听课时精力充沛,个子也因充足的睡眠而猛窜。儿子喜欢在周末睡懒觉,通常睡到9点多,最长的一次睡到了中午12点,早饭、午饭一起解决了。自从暑假新东方学习归来,我发现儿子不再恋床了,即便是周末,也只睡到7点过,从早到晚学习计划排得满满的,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儿子想学习好,就得牺牲睡眠时间,变“轻松”为“勤奋”,看着儿子每天辛苦地“奋战”,心疼,但没有办法。
今年暑假,儿子亲眼目睹了小外甥择校的艰辛,加之学校升学率低带来的压力,儿子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从新东方辅导班回来后一直将学校的作息规律及学习计划延续下来(用儿子的话说,新东方之行,虽然在学习上收获不是很大,但在生活和学习习惯上却有一个大的突破),加上开学后各科老师带来的压力,儿子愈发的勤奋了,从原来的做完老师的作业一切OK到现在主动找课外题来做。有时我还发现,儿子在做完当天的作业后,在坚持预习的基础上添加了总结和梳理,有时还从课外题中举一反三,偶尔也会做些颇具挑战性的难题、偏题,在我眼里这都是好兆头。
“妈妈,今天下午老班把我和柴光远、李瑞涵叫到了办公室,说是明年中考,我们三个是男生里希望最大的。”从老班的言语中,儿子感到了自己肩上的压力和责任,在儿子看来,明年中考顺利与否已不仅仅是寄托着父母的希望,还寄托着老师和同学的希望。从那天起,儿子主动给自己加压,每晚的学习时间也从前段时间的22:00延长到23:00左右,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每隔一小时提醒儿子休息一下眼睛、调节一下心情,每天做好一日三餐,营养合理搭配,如果电视上有什么重大新闻,我们是一定喊儿子来看的,《中国好声音》、杂志《博物》、广播《中国之声》也成了近期儿子调节心情的必选节目,基本上做到了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儿子开学后的三次测验多赢得了开门红,成绩的取得在印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同时激发了儿子的干劲,学习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身边不乏为孩子不爱学习发愁的同事,我们则很少有这样的困惑,以往儿子成绩中上游我则降低标准,暗示儿子有潜力;如今儿子成绩优秀我则偷偷抬高标准,鼓励儿子有实力。作为孩子的父母,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我们也只是培养儿子对学习的热爱,帮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并做他追梦路上的呐喊者、支持者和助威者。通过儿子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感到:只有孩子内心的动力被激发起来,他自己才会非常勤奋地去努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心才是变化的依据,在孩子的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父母的督促和唠叨,而是孩子本身的兴趣点燃和动力激发。
“我现在总算体会到他们学到11:00的滋味了,原来好成绩的取得是靠勤奋和努力”,“他们从初一就开始刻苦学习,而我再最后一年才懂得勤奋,唉……”记得去年高考中某地的作文题目是“弯道超车”,说的就是利用假期别的同学都在休息时你加把劲,在做好预习的同时对学过的的功课查漏补缺,等开学后你就会赶上甚至超过过去比你强的同学。儿子在实践这个理论,也正缘于此,儿子在开学以来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这些突破除了自己养成的好习惯外,无疑就是他近期的勤奋和刻苦了,正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