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精品课 收获多多(二)
上周六,我有幸到郑州参加了《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精品课观摩交流活动》,期间共观摩了七节精品课,台上台下掌声不断,四十分钟一晃而过,对于听课的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场盛大的精神大餐——执教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
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
学习三
每节课的“语文味”都很纯正。本届阅读教学的许多课堂都使用了课件,这些课件百分之九十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基本都是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句子,用以学生品读和感悟。
黑龙江的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中,赵老师先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头涔涔而泪潸潸”,然后指导理解,品读相关语句,悟出时间流逝匆匆。在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学词,感悟,积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中释词,析句,实现了教学功能的综合化。
一直感觉语文课很美。语言文字有温度、有厚度、有气味,在语言文字中遨游,脑海中可以呈现无数的画面,或温馨浪漫,或平淡真实,或激情澎湃,或热情似火……真是妙哉妙哉!也庆幸自己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当上了语文老师。
学习四
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情感。
刘广祥老师执教《姥姥的剪纸》一课,他抓住“你姥姥神了”用富有感染力的范读以及学生的反复读,引导学生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赵昭老师执教《匆匆》一课,他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进行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用有效的导和引促成阅读教学的高质量,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
学习五
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很有创新、独特,并且很精简。
赵昭老师的《匆匆》,他课堂上提出要学生“真读、真想、不做样子”,他用“品情——悟理”的方法教学生学散文。
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他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做批注,体会姥姥剪纸的技艺高。
来自山东的张臻老师所教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会走路的树》,整堂课妙趣横生,极具童趣。她把板书设计成了一本会移动的图画书,潜移默化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多读好书。课堂练习设计独特——假借小鸟之口给”小树”写信,把本课习得生字挖空镶嵌在里面,让学生既见识书信这一文体,又复习了生字,还体会到了小鹿和小鸟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一举多得。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