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心底的味道读《跟着姥姥去遛弯》作

发布时间: 2017-01-20 10:49:15 作者: rapoo

有姥姥陪伴着的那些岁月,渐行渐远,像某个夏日的晚云,已经成了记忆中的一幅古老情画;依稀在画中,我们嗅到了儿时的味道。

——读《跟着姥姥去遛弯》

在书店的绘本区,我的目光被这本《跟着姥姥去遛弯》所吸引。画面上的小妞妞穿着红色的小花衣,拉着姥姥的手,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街道上各色北京小吃,让人垂涎欲滴,我们也跟着小妞妞嗅出了灵动而鲜活的京味文化,品味出了亲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如温润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我被这本书深深地打动了,我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姥姥牵着我的手生活的那个年代。从记事起,我都一直在姥姥家长大。姥姥性格任性,脾气也暴躁,在家里总是说一不二,舅舅们虽然有时不满意,但都顺着姥姥的心意,从不敢顶嘴。我儿时的性格像个男孩子,时时刻刻都会惹出事端,但每次姥姥都眯着眼睛看着我,从不发脾气,实在是气急了,便骂我几句,扬起手要打我的样子,我从不当真,我知道姥姥哪里会舍得呢?

七十年代末,我们吃的还是玉米面和高粱面,白面只能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姥姥家的条件比我们家的条件要好的多,最起码我们吃的还是很“超前”的。姥姥家不像我们早饭都是喝玉米粥,他们的早饭一律都是白面疙瘩汤,虽然没有鸡蛋花,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高级的早饭了。那时的我们是没有零食吃的,姥姥总是会有办法来满足我的胃。她拿出一个高粱杆,然后把白面揉成团包裹着高粱杆上,等早饭做好后,锅灶下面还有火没有完全熄灭,这时,姥姥就把这个像纺锥状的面团埋进火灰,等再次拿出来的时候,面就完全熟了,吹掉上面的灰色火灰后,把面团咬在嘴里,满口立刻飘香。

不过最喜欢吃的是孩子姥姥做的面疙瘩。姥姥会用面粉的不同做法让我们感受它的魔力。姥姥会拿出一个类似漏斗的东西,支在锅上,让面疙瘩从漏斗的缝隙中下落,姥姥说这是漏蝌蚪。果然,跳进热锅里的面疙瘩形状和蝌蚪可真是一样呢,一个个欢快地在热水中游来游去,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我真是为姥姥而自豪,也为劳动人民的创造力赞叹。

现在的孩子大多封闭在高楼里,自然无法体会到我们那个年代的味道,也更不会理解奔跑在大自然中的那种快乐。夏天到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也来了。夏日的午后,姥姥都把草席铺在门口,手摇一把蒲扇,拉着我睡觉,我哪里肯睡,心里头正惦记着椿树上的“椿树棒棒”呢!于是,假装睡着的样子,等姥姥呼吸均匀后,我赶紧蹑手捏脚从她怀里逃出去,赤着脚就爬上了椿树,待瓶子里实在装不下“椿树棒棒”后,我才不舍地爬下树往家里跑。姥姥已经收起了铺在地上的席子,坐在堂屋的椅子上摇着蒲扇等着我,我怯怯地进去,姥姥忍不住骂我:“这么馋,长大了就成小胖妮了”。(现在的我确实是很胖)我不语,把瓶子递给姥姥,姥姥一边笑,一边骂,一边把瓶子里的椿树棒棒倒在火炉上,只听见“刺啦”一声响,这些红翅膀的小昆虫就弹腾几下,趴在火炉上不动了。约莫几分钟后,美味的零食就有了。

当然,那时最喜欢吃的就是姥姥做的炒蚕蛹。那时姥姥村上到处都是树,周围树林也特多,所以知了也多。夏天的傍晚,姥姥会带上小凳子坐在街上凉快,大人们在一起闲聊,我们孩子们则会去挖蚕蛹。蚕蛹在爬出来之前,总是会在地上留下一个圆圆的小窟窿,在小窟窿破土之前,我们只需拿一个小棍把土一撬,一个肥胖的蚕蛹就出来了;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树上捉,蚕蛹爬出来后,通常会趴在树上不动等待蜕皮,这时我们就很轻松地捉住它们。带回家后,姥姥会烧热油,然后把蚕蛹放进油锅里煎炒,对于很少能吃上肉的孩子们来说,这可是最美味的食物。虽然现在我再也不敢吃这样的食物,但是,小时对味道的记忆总是停留在那里,让人无法从记忆中抹去。

味道总是和乡情、亲情连在一起。正如书中所说,所有的小孩子都是爱吃的,爱吃不是坏事,而是大大的好事。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和美味联系在一起,不管长多大,谈起家乡的美食,总是眉飞色舞,沉寂其中,这就是乡情,亲情。亲情融进乡情,让人无论何时想起都是温暖。

姥姥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但是,时常在梦中会见到她,梦到她做烧面锥,梦见她漏蝌蚪给我吃。虽然这些食物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早已不是美味,但是,那种留在我心底的爱岂能是他们能体会的呢?放下书本,我的眼前浮动着儿时的画面,心底的味道,我知道,这样的味道已经永留在了我的心底,无法抹去。

读书人网 >优秀作文精选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