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
——送给即将开学迎接新的班级的您
每到新的学期开学,总有或多或少的老师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跟学生“第一次亲密接触”。 我们如何很好地与学生进行第一次的交流与沟通,如何让学生欢迎你,接纳你,并与您成为好朋友,在新的一年里与您并肩战斗呢?
根据我多年亲身实践体验,觉得上好开学的第一节课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你第一次在新学生面前亮相,你的言谈举止都会在学生那一张白纸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俗话也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呢?或者在第一节课我们都要做好哪些事情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大家注意。
一、做好老师的自我介绍,用自身的魅力来赢得学生
对于新升级的又要换老师的班级的学生,他们总会坐在教室等待每一位新老师,想知道与前任老师的不同,他们会有一些兴奋、一些期待,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尽其所能满足学生的这种期待,所以在上第一课前,教师最好修饰一下自己做到干净利落、精神焕发,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敬。同时做好自我介绍,用自身的魅力来赢得学生。
举例说一下:要介绍姓名、以前的班级情况、最喜欢的教育名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要草去;著名班主任任小艾的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孩子是一本书,每翻一页内容都不同,一天一个样。我们即使今天看懂了,明天很可能看不懂。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欣赏、感受孩子的成长,体会教育孩子的酸甜苦辣。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天底下最棒的孩子!)理想追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最大的感触是:成绩的取得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学的,学生自己悟的。当你们成绩考好的时候,是你和你家长的功劳,老师谢谢家长和孩子;当你们成绩出现失误甚至考的一团糟的时候,我愿意承担一切的后果。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感悟的过程。人生格言:成功,不在于您赢过多少人,赚取多少的财富,而在于您帮过多少人,影响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因为有您,而变得更健康、活力、绽放,您帮过的人越多,那么您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送给学生一句话:不要瞧不起你手头上所做的每一件琐碎小事,把它们干漂亮了,才能成就将来的大事。不要去焦虑太远的明天,因为焦虑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令现状变得更糟糕。虽说是人生易迷茫,但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通过这个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老师学生生涯的奋斗史,更快地促进师生建友谊的建立,让学生在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并敬佩这个老师。
二、发挥各任课教师的专长,用自己学科的魅力来赢得学生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同样,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学好语文,兴趣非常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我们的语言艺术打响语文课的第一炮,让学生在一个高层面上认识语文课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的爱上语文。比如:给学生讲“字趣”。有外国记者讥讽周总理道:真是对牛谈琴!周总理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
一个“还”字引起的官司:汉字中常常有多音字现象,有时不小心用错了就会发生纠纷。济南天桥区法院判的一起案件,给人们书写契据使用词是否规范敲响了警钟。
1977年9月15日,张某骑自行车行驶时被王某驾车撞伤,经交警部门调解处理,王某赔偿张某医疗费6700元,并在欠条上注明欠款数额和日期。1998年5月13日,王某到张某家还款时,在欠条下方写下“还欠款伍仟柒佰元整',但未签名。后张某索要欠款时,因王某称已还款5700元而发生纠纷。张某诉至法院,请求追回上欠赔偿款5700元。因欠条上写的”还欠款伍仟柒佰元整“的“还”字是多音字,而争议的焦点就是在这个字上,究竟是“hái”还是“huán”?张某提供不出充分的证据。8月28日法院只得作出驳回其诉讼请求的判决。
探索与思考:“还”的两个读音“hái”还是“huán”具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使用不慎,就会产生歧义,甚至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多音字现象,看看周围招牌广告上有没有多音字,弄懂它们的不同读音和字义。
奇谐的哑联
宋代大文人苏东坡喜爱出游,佛印和尚是他的好朋友。一次两人一同出游,泛舟江中,畅饮谈笑。酒过三巡,佛印看着两岸宜人秋景,遂向东坡提议:“有酒无诗不成美,作个对如何?”
东坡点点头,有意要开佛印的玩笑,指着岸上的一条狗说:“我出的上联就是那个。”
佛印看去,那狗正在河边上啃着骨头,仔细一想,心已领会,知是东坡取笑自己,于是呵呵一笑,将手中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丢入江中,我:“我对的下联如何?”
东坡当即领悟,知道是佛印的报复,抚掌而笑。
他俩这副哑联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是: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联中“河上”谐“和尚”,“诗”谐“尸”实际是说“狗啃和尚骨,水流东坡尸”。
三、介绍语文学习的内容与方法,用精湛的技艺来赢得学生
大家知道,在平时的考试中,就四大块:积累与运用(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著、综合性学习、背诵默写等)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古诗阅读、作文。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是如此,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学习要有针对性。根据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对于语文这一科:只有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感悟,方能在轻松的学习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多阅读,多积累。不仅要阅读我们所学的课本,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语段,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随手摘录,起到一个积累的效果。积累时特别注意那些易读错写错的。如:山清水秀中的“清”,大家很容易写成“青”。这就是在读中积累。
举例,我们平时的作业就是读、抄、写,这样的作业,可以说小学生都会,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大家做的,这点大家请放心,这样的作业我们都是要在课堂上完成的。这就需要大家准备一个练笔本(也就是你们平时用的日记本)或得是摘抄本。一周七天,三篇摘抄,三篇练笔。练笔,我是有规定的题目的,相当于一篇小作文。摘抄要求,名言、精彩语段、古诗
多思考、多感悟。大家初一所学的《论语十则》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光读不思就会迷惑,光思不读就会有害。这在我们现代文阅读训练这一块特别明显,每天坚持读一个语段,并思考上面的练习,而且要写在上面,答案在里面自己手里,可以看,但是课堂上我要让学生讲,讲什么,讲你的收获,不是就题讲题,而是你从做题中明白了什么。可以从内容上讲,也可以从写法讲。
作文方面,一周一写,每周推选出十篇左右优秀习作,投稿发表,比赛,看谁能第一次在报刊杂志上见到自己的文章。
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如: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钓鱼重要的在掌握钓技;学习也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也应了这样一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做生活的有心人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增长得越快。”开学伊始,要让学生定好自己的学期目标,老师也可以提供范例,如:一位老师将争做“五一居士”,作为语文学习的最高目标、毕生追求。所谓的“五一居士”,是指能够达到“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笔好文章、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这样五条标准的人。这样美好的目标,怎能不激发出学生持之以恒、自觉学习的强大兴趣和动力?
再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这样提出对学生的要求的:“学习语文十要求”——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这样的要求提出来,学生非但不反感,还会对这位语文老师刮目相看,对老师“与众不同”的要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万事开头难”,但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这跟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只有一见面喜欢你这个人,才会喜欢你的课,才会乐意接受你传授的知识。因此,这第一节课必须煞费苦心,精心准备,要一炮打响,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醉于你的学识、风度之中,沉醉于语文学科的魅力之中,并热切地盼望着第二节语文课的早日到来。
下附几个励志故事与大家分享:
1.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 年青人喃喃:“往下跑。” 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
2.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比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3.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4.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4610字)
李茹
201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