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6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及点评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1-28 10:44:54 作者: rapoo

11月21日,濮阳市区实验小学来我校交流研讨。我们同上一节课《6的乘法口诀》。我们组推选刚刚工作不到两年的年轻教师邵老师上这节课。现在把邵老师整理的课堂实录及评课发来。

有多少只青蛙

河南省实验省小学外国语分校 邵鸽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

2、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大家看今天的课堂跟平时有什么不同?

生:有很多老师

师:这些老师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们学校,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欢迎。(掌声)

师:那你想对远方的客人说些什么呢?

生1:欢迎你们到我们学校来!

生2:我们一定好好表现,让你们带着满意离开!

……

师:同学们真有礼貌,让我们把我们最好的一面留给大家,好吗?

生:好

一、 复习

师:老师准备了几道口算题,你会算么?

(师出示卡片4×7= 8×5= 2×5= 生说答案)

师:你是怎么算的?(出示2×3=学生说得数后)

生:用口诀

师:哪句口诀?

生:二三得六

师:你是怎么算的?(出示4×9=学生说得数后)

生:也用口诀

师:哪句口诀?

生:四九三十六

师:怎么算的?(出示4×5=学生说得数后)

生:用口诀

师:哪句口诀?

生:四五二十

师:乘法口诀朗朗上口是我们计算的好帮手!

二、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森林里青蛙中队正在进行体操表演,有多少只青蛙呢?(板书课题:有多少只青蛙)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三、 新授

1、编口诀

师:现在入场的是第一小队,有几只青蛙?

生:6只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领着学生一个一个的数)

师:一对有六只,也就是1个6(板书:1个6)谁会用乘法算式表示?

生:1×6=6(板书:1×6=6)

师:你能编口诀么?

生:一六得六

师:你的声音真洪亮!(板书:一六得六)

师:第二小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现在有几只青蛙?

生:12只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个6,2个6(板书2个6)谁会列算式?

生:2×6=12(板书2×6=12)

师:用那句口诀?

生:二六十二

师:第3小队也来了,现在有几只青蛙?(手指1个6,2个6,3个6)男生一起告诉我怎么列算式?(板书:3个6 3×6=18)

师:用那句口诀?

全体男生:三六十八

师:现在进场的是第4小队,有几只青蛙?

生:24只(手指领着学生数1个6,2个6,3个6,4个6,板书4个6)

师:女生一起告诉我怎么列算式?

全体女生: 4×6=24

师:用那句口诀?

全体女生:四六二十四

师:第5小队也来了,现在有几只青蛙?

生:30只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个6,2个6,3个6,4个6,5个6(板书5个6)大家一起告诉我怎么列算式?

全体:5×6=30(板书5×6=30)

师:用那句口诀?

全体:五六三十

师小结: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根据我们以往编口诀的经验,编口诀时,积不满十—要加“得”字,两个乘数小数——在前,大树——在后!

师:继续来看,第六小组也来了。现在有几只?(36只)几个六?

生:6个6(一起六个六个的数)

师:第7小队也来了!有几只?(42只)几个六?

生:七个六(一起六个六个的数)

师:第8小队闪亮登场!有几只?(48只)几个六?

生:8个六(一起六个六个的数)

师:第9小队也来了!有几只?(54只)几个六?

生:9个六(一起六个六个的数)

师:我们来看,6个6,这次你会列算式么?

生:6×6=36

师:你能编口诀么?

生:六六三十六

师:你能把剩下的算式口诀补充完整么?大胆的编一编,看谁编的棒!

(生自主编,师巡视,找同学到黑板上把黑板上补充完整!)

师:我们一起把他编的口诀读一读!(生读)

师:和他编的一样的,挺起你的小胸脯,让老师看一看!

2、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啊!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我们自己编的口诀。(生自豪的读)

师:让我们再来轻轻的读一遍,边读边想,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生轻轻地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积依次加6

师:是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六二十四比三六十八积增加6.为什么呢?

生:四六是四个六,三六是三个六,四个六比三个六多6

师:让我们再来倒着读一遍,看看有什么规律!(生倒着读)

生:积依次减少6

师:找两句看看,为什么呢?

生:比如说四六二十四、三六十八,三六是三个六,四六是四个六,三个六比四个六少6。

3、背口诀

师:你说的真好!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你记住了么?我挡着你闭着眼睛试着背,如果那句忘了可以从其他地方找一找。(生试背)

师: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个小游戏,我来说你来对!(师生对口令)

师:谁能完整的背一遍?(找两个学生起来背)

师:谁还想背?(很多同学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背,跟你的同桌互相背一下。(学生同桌互相背)

师:在背的过程中,你感觉那一句容易?

生1:一六得六

师:你呢?

生2:六六三十六

师:你感觉哪句最难记?

生:六九五十四

师:谁能给它出个好主意?

生:想六九五十八,然后加六

师:为什么加六?

生:因为六的乘法口诀依次增加6,9个6比8个6多一个6所以加6

师:你说得真完整!听明白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那大家看这道题,你会填么?

(出示6×8=6×7+□=6×9-□学生审题,思考)

生:填6

师:为什么?

生:6×8是8个6,6×7是7个6,7个6比8个6少一个6所以填6

师:那这填几?为什么

生:填6. 6×8是8个6,6×9是9个6,9个6比8个6多一个6,所以9个6减去6就和8个6一样多了

师:你听明白了?听懂的同学向老师笑一笑。

四、 巩固练习

1、 1、师:同学们,你会背了,那你会用么?老师这里有一些题,你会写么?

(出示算一算、想一想。

×

1

2

3

4

5

6

7

8

9

6

师:大家看你和他写的一样么?(把学生的作业拿到站台上展示)和他做得一样的同学坐端正。

2、 你们算得真好每组奖励一朵胜利之花(老师把花心有数字36、12、24、18、54、30的红花贴到黑板上)。他的叶子失落了,你能帮他找到失落的叶子么?

师:你坐的真好啊,来你来!(找学生到黑板上贴叶子)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叶子上的算式!(学生读)他用口诀——它用口诀——,他俩都用口诀——

师:继续来看,它用口诀——它用口诀——,他俩都用口诀——

师:他俩都用口诀——(用手指其它,孩子依次说)

3、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题,你会算么?在你的作业纸上算一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手指7×6+6=)

生:我先算7×6=42再算42+6=48

师:有不同的想法么?

生:我用口诀六八四十八

师:为什么?

生:因为7×6是7个6,再加1个6就是8个6,用口诀六八四十八

师:谁听清楚了?

生:因为7×6是7个6,再加1个6就是8个6,用口诀六八四十八

师:谁再来说说这道题你怎么算?(手指6×7-6=)

生:用口诀六六三十六。因为6×7是7个6,再减去1个6就是6个6,所以用口诀六六三十六

师:说得真好!那这道题呢?(手指3×6+6=)

生:用口诀四六二十四。因为3×6是3个6,再加1个6就是4个6,所以用口诀

四六二十四

师:你是怎么算这道题的?(手指8×6-6=)

生:用口诀六七四十二。因为8×6是8个6,再减去1个6就是7个6,所以用口诀六七四十二

3、 师:现在让老师来考考你的观察能力,你知道有多少格子么?(出示题)

师:一起告诉我这有多少格子?(依次指图)

生:18、18、12

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手指第一题)

生:一列有三个,有6列3×6=18

师:这个呢?

生到前边来指着图说:把这一块补到那里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么?

生1:第一列有一个五列都有三个3×5,再加上最后一列的2个,1+15+2=18

师:你的方法真好,还有不同的么?那这一幅图你是怎么算得?

生到前面指着图说:把右面的两列补到这,3×4=12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2:把上面上的两个补到第2行2×6=12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3:把这(最后一行边上的两个)补到这(第一行)

师:还有吗?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

生1:我妈妈买了6个苹果,我爸爸也买了6个苹果,爷爷也买了6个苹果,一共买了3×6=18个苹果!……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了2—5的乘法口诀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编口诀的经验,所以在设计师我力求体现:

1、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2、让学生亲身经历编口诀的过程

3、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本课设计中:一、创造性的利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基本的材料,他需要每一个教师实践、丰富、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大胆处理。教材是让学生数粘贴画,这不免有些枯燥所以我改为青蛙体操表演,这样更富有童趣,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材第3小题找朋友,旨在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巩固乘法口诀,

想一想和第一题一样都是巩固乘法口诀,而练习题要有梯度,所以我把此题变成找花失落的叶子,一个得数两个算式,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法算式用一个口诀。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解决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疑,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已学过2-5的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编口诀的经验,而且6的乘法口诀中5句已经学过,也就是本节课让学生学四句,所以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复习已经学过的唤起已有经验再让学生自主编口诀。

三、采用多种形式记忆口诀

乘法口诀背熟了才能为实际所应用,找规律后让学生试着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对口令、填表格、找叶子活动中,巩固口诀。

四、板书设计

一二年级的学生形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而北师大教材也主张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把主题图放在左副板书,不仅帮助孩子编口诀而且在理解乘法口诀内在联系、解决问题给以形象支持。

五、 注重学以致用

学口诀就是为了用,所以最后设计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口诀解决,不仅让学生用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而且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

课后点评(点评人:范苇)

一、 这节课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这里的经验包括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教材在编排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编口诀时充分利用学生跳着数数的技能。6的口诀就是6个6个的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会数数了,并且在前面第一部分的口诀学习中已经有可编口诀的经验。老师就把看图写算式和编口诀都放手给学生。事实上,学生也确实能很好的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本节课老师创设了“有多少只青蛙“的情境。情境是知识的载体,它一定要是有用的。老师在这节课中也把情境图用足了。学生看图写算式,再看算式编口诀。通过形象的情境图沟通算式与口诀的联系。在找口诀的规律时,学生有困难就主动的去看图,发现每都一行青蛙就多了一个6,于是找到了核心的问题,相邻的两句口诀,前一句得数总比后一句多6。在小组交流一道题:6×8=6×7+□=6×9-□,

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个时候老师也引导孩子看情境图,找到6×8,6×7,6×9到底有什么联系。通过看图发现算式之间的联系,学生对口诀的理解了,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从情境图的充分使用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师非常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第一条就提到: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那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借助情景图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枯燥的数学知识是一勺盐,我们的孩子确实难以下咽。可是把这些盐溶入到美味的汤中,我们的孩子就乐于接受了。情境正如美味的汤。

三、 老师能关注到不同孩子的差异,让不同的孩子学不同的数学。在练习题的处理中,老师能做到从易到难。练习的形式也生动有趣。在练习7×6+6=这样的题时,老师也鼓励算法多样化。有部分学生看不出这样的题可以直接用口诀“六八四十八”来做,老师在学生交流的时候鼓励认真地听。问:“你听懂了吗?”并没有一刀切让所有的学生都用简便的方法。学生在听别人的思想时也增长了自己的智慧。

四、 最后一点,我要特别说到。在这节课中老师能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这是中国特色的数学。很多人往往以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数学只要懂脑筋就可以了。但是要想学好数学,必要的记忆和背诵也是必须的。我们看书上有这样一句话:“乘法口诀朗朗上口,是我计算的好帮手。”,乘法口诀也就相当于计算工具,是计算的帮手。如果不会背诵,每次还通过加法或数数来得到结果,那口诀不就失去了它帮手的作用了吗?在背诵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找到你最喜欢的一句先背会,然后再找到你认为最难背的一句,让大家讨论怎样能把难背的记住。看上去老师是在指导背诵方法,其实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找到了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真是一举两得。学生边理解边记忆,老师用用“对口令“等游戏提高学生读的兴趣。背口诀也就乐在其中了。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