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假如》教学后记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时刻提醒我们: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即是范例,又是练例。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载体,我们要恰当充分地凭借它、利用它,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假如》这首诗歌就是一篇非常典型的,适合训练学生语言的范例。作者巧借“马良的神笔”,想为冬日里寒冷的小树画一轮红红的太阳,为苦苦等待妈妈寻食归来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为残疾的小伙伴西西画出一双好腿......诗歌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对动物、植物以及朋友他人的关爱,显示出少年儿童博大而纯真的爱心。
朗读这首诗歌,学生会产生许多共鸣,也会产生出许多新的“假如”。所以,每一位老师都会把“诗歌的仿写”作为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无一例外。但是,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
课堂上,在指导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之后,我让学生关注诗歌前三个小节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每一小节都是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学生再次朗读后发现:“每小节的前四行都是先说: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用它画什么?接着后面几行再补充说明:为什么会画这样的事物。”
我进一步引导:“想一想:如果诗人只写前几行,告诉我们他想画什么。可以吗?为什么? ”
学生对比、思考后,回答:“不行,如果诗人只写前几行,那样我们就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画红红的太阳、好吃的谷粒......”
......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往前迈一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接下来的仿说(写)练习中,学生不但说出“假如自己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要画什么,而且还能说出产生这种想法的理由,圆满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语文---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习规范的口头和书面语言,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材是范例,又是练例。只要我们善于钻研、准确把握、恰当运用教材,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附: 采撷一些学生仿写《假如》的片段,与大家分享。更多精彩文章可登陆我们的班级博客圈阅读。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会给一条条小鱼
画一条条清澈的小溪,
让鱼儿在小河里
快活地游来游去,
再也不用担心
在污染的河水里窒息。 (靳嘉豪)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山区的小伙伴
画很多美丽的学校,
还给他们画好多纸和笔。
让他们都能在学校学习,
再也不会因为贫困而辍学,
而是和我们一样快乐地学习。 (王泽林)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生病的人
画很多神奇的药水。
让那些病人
也能幸福的生活,
再也不会躺在病床上
痛苦哭泣。 (王艺熹)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小伙伴
画一艘宇宙飞船,
我们一起乘坐飞船飞上太空,
看看太空是什么样子
探索太空的奥秘。 (王 晶)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失去光明的人们
画一双双明亮的眼睛
让他们回到光明的世界,
再也不用在黑暗的世界里
伤心叹息。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大街上的乞丐
画许多闪光的金币,
让他们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再也不用在寒冷的冬天
饿着肚子轻轻叹气。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