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对八环节教学法的应用感想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2-04 10:36:25 作者: rapoo

我对八环节教学法的应用感想

马祥勇

面对我校非常规的学生现状,必须采取非常规的手段,才有可能走出困境,找到适合我校实际的发展之路。张校长提出“八环节教学法”之初,有些老师可能认为失之武断。但是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的检验来看,我认为“八环节教学法”在学理上是有科学依据的科学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是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八环节教学法”是张校长在详细周密的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我校较差的生源实际而设计出来的教学模式。“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再学—老师再讲—学生练习—老师纠错—学生再练—老师总结”八个环节的教学,无论从时间分配上还是环节设置上来看,首先充分尊重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这是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同时,我们的八环节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原则”,第一次学生自学的定位是让学生老师都知道自己不会的地方,学生通过这个环节,能够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教师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明确自己讲课的起点。王荣生教授课堂设计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由学生的学情决定教师课堂教学的起点。然老师两个讲的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是真正的“以学定教”。更为关键的是,老师的两次讲解,定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第一次讲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针对我们学生接受力和理解力不是很强的实际,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在充分理解学科知识点的基础上,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学生能够明白的语言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超强的“融化”知识的能力,“化而能解”,化繁为简。为此,我们所有的教师必须加强修炼,力求“一语道破天机”,让大部分学生有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之感。学生再学习的环节,是对老师第一次教学效果的检验,我们的第一次讲解的目标是让大部分学生能听懂,实际教学效果如何,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听懂,多少学生没听懂,听懂的学生懂到什么程度,都必须有一个学生消化吸收反馈的过程,这就是第二次学生学习的目标定位。通过学生的第二次学习的效果反馈,老师再根据学生实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知识点做规律性提升,强化重点知识,注重知识条理性,这是第二次讲解的作用。这前面四个环节主要运用于新授课。

“学生练习—老师纠错—学生再练—老师总结”这四个环节主要运用于练习课。第一次练,是了解学情,第一次纠错,是根据学生练习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教给学生答题思路,让学生明白答题方向;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细节,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第二次练,是检验老师讲解的效果,通过练习反馈,老师再讲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性规律,在第一遍讲解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提升。当然,如果学生第二次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也可以在第二次讲解中继续纠错,不要把八环节机械化。因为该环节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定教,实事求是”,不能为环节而环节。

在高三总复习这段时间的运用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教学法的切实功效。张校长、马书记、韩主任、张主任曾经听过我利用后四个环节讲的一节“长短句互换”的练习课。虽然课堂上学生接受的比较慢,但通过练习,我们都明显的看到了学生虽缓慢但明显的提高——在紧随其后的高三模拟考试中,正好有一道长短句互换的题目,学生也切实尝到了这种授课方式的甜头。只是课前设计的六道题,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完成的只有两道,其后我又用了两节课才把所有的问题让80%的学生都弄懂。——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对我们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应该有充分低的估计,一定不能犯急躁冒进的错误。

如果对“八环节教学法”提一点补充完善的建议的话,我认为必须充分给予重视的还有学生的反馈环节,比如学生两次自学和两次练习后,教师根据什么来决定自己的讲解和纠错,肯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效果,教师怎么掌握学生学习和练习效果,学生学习和练习效果怎么反馈,是展示,是提问,是板演,还是其他?展示需要多少时间,展示反馈是部分反馈,还是个别反馈?这都需要教师课前充分预设。

另外,正如张校长所说,该教学法的全面实施必须有配套措施的跟进,比如课时的延长。对于我们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学习和练习环节必须都在课堂上完成,不能寄希望于学生课下作业。这是真正的“及时反馈,堂堂清”。当然对于该教学法初始阶段的困难必须给以充分的估计,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是关键,提高教师的能力问题也是关键;引导学生愿意学,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是必须克服的困难。

当然,对于语文学科落实八环节的问题,我认为在新授课阶段首先应该解决语文学科知识的认定问题,建立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系列,让老师和学生明白,每堂课应该学什么,每篇课文应该学什么,高一学什么,高二学什么,不能再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孤立肢解,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博大的同时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助。

2012-5-6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