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孩子学会接纳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2-16 09:59:49 作者: rapoo

复制开始

教孩子学会接纳

儿子上初中后的第一个期中考试结束了,分数出来的第一天,他原来小学同学的妈妈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我一一告知。她没有说孩子的成绩,我也没有问,她只是说孩子不愿意谈起,说孩子自上初中以后就没有找到学习的状态。我简单说了几句自己的心得,今天的分享就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展开,希望对家有初中生的家长有所启示。

文章的题目我定为《教孩子学会接纳》,就是要阐释接纳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其实初入学找不到学习状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适应不良。小学学习科目也不少,但是考试只考语文、数学和英语,而中学考试科目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科目多了,作业也多了,孩子们玩得时间少了,睡眠的时间也随之减少。很多家长感慨,现在养个孩子怎么这么难呢!我们小时候家长根本就不用管学习不是也挺好!可是亲爱的博友们,时代真得变了,孩子们真得很不容易,我们小时候那已经三十年前的事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现在您是个中学生,每天6点多起床,一天八节课,晚上两个小时的作业,9点到10点甚至更晚睡觉,您会怎么样?所以每天儿子出门和放学回来我都会对他说:儿子,你幸苦了!

儿子考试则写了作文《妈妈,您幸苦了》,我和儿子的相处就是在这种互相理解、互相接纳的氛围中度过的。接纳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就更为重要。前两天听同事说,他爱人单位里新分来的大学生有两个成了精神病,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犯病跑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们是严重的适应障碍,是无法接纳现实和自我的表现。那么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孩子接纳呢?

一、接纳环境才能改变处境。

选择现在的中学主观成分在我,青春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教学理念非常重要,宽松的环境固然好,可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的人格还不太完善的青春期,是树立品格最关键的时候,所以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定是先严后松的,而现在的学校是我经过慎重考虑选择的。可是儿子入学一个多月都不在状态,我一向尊重他的选择,这次他有些委屈,特别是又没有和小学同学分在一个班,我明显地感觉到他士气低落。

虽然我也认为孩子的成长比成绩重要,可是从成绩当中却能反映他的学习态度。一个月下来,除了作文不错,数学一直在80多分徘徊,而这还是在暑假上过预习班后的结果。经过和老师沟通,看法和我一样,他不在学习状态,经常上课发呆。我一下子更加确定儿子的心结,他在用这种方式对抗我为他做出的选择。我和儿子深谈了几次,发现他还是在无限怀念难忘的小学时光,并经常周末去小学校园看看。首先我表示深深地理解,然后不遗余力地树立和宣扬现在的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正面形象,让他从心底里接纳和爱上新环境。几年的教育心得之一就是在孩子面前,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传递学校、班级和老师的负面信息,那样孩子会为自己找借口。我也毫无顾忌地说出了为他选择学校的真实想法,原以为他会很气恼,可是他全然接受。

儿子在小学一直是班长,我和老公觉得上初中了就不要鼓励他当班干部,这样会影响学习。这样的观念也是导致儿子萎靡不振的原因,他活泼开朗、乐观自信、勇于进取、积极向上。正因为我们有样的想法,当老师问谁当过班长时,他默默地选择了放弃。在解开他的心结,从思想上接纳新环境后,我鼓励他竞选班长。入学两个月后,实习班干部到期,老师组织了竞选班会,儿子以55票当选班长,并发表了激昂的就职宣言。内容我不再赘述,我欣喜地看到自信的笑容重新在儿子脸上绽放,他也交到了脾气相投的好朋友。所以只有从心理上真正接纳了新环境,他才会自发地去适应,才会努力地去改变自己的处境。

二、接纳事实才能解决问题。

刚才谈到成绩的问题,儿子小学时成绩时常会三门功课300分,上了初中可是大相径庭。不但各门成绩明显下降,最关键的是我发现他有很多知识点没有掌握,对于打基础的初一这可是“致命”的弱点。对他的成绩我没有绝对化的要求,可是知识点没有掌握,整个学习思路就是不通的,哪怕是不多也会成为吸收和理解新知识的绊脚石。很多家长在此时可能会责骂孩子,说他没有好好听课学习,这无可非议,可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接纳事实,分析问题,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味地埋怨和指责,只会将问题掩盖,使亲子关系逐渐陷入僵持的状态。

我的一篇状元文《该出手时就出手》分享了儿子四年级时遇到数学难题时我和他共同攻克的故事,这一次同样如此,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始终是我坚持和努力的方向。我带着儿子找到好友的儿子(上海交大的高材生),为儿子疏通讲解知识点,儿子茅塞顿开。针对他有理数运算出错率高的问题,我把校信通的数学天天练抄下来,一天让他做一套,很快他的数学成绩大幅提高。在英语成绩的提高方面,我和一起上网跟读,一起梳理知识点,英语成绩也得到了稳定。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会经常抱怨书写的内容太多,这时我先表示理解,然后引导他接纳事实,并一再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让他惊喜地是期中考试他的语文成绩竟然全班第一,基础知识只扣了两分,想必他不会再为此抱怨了吧!

期中考试儿子英语118分,语文111分,数学110分,名列班级第三名。值得庆贺吗?问题又来了,儿子的年级排名96,他的历史竟然20分。历史、地理、生物满分50分,他分别是20、37、41分,政治满分70分,他考了66分。他们班第一名520多分就排到了年级38名。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我生气吗?我抱怨吗?不,还是一句话:接纳事实,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和儿子又进行了深入地沟通,他全面分析了四门功课,生物和政治知识没有遗漏的知识点,历史、地理却是临阵磨枪背了背,其中有没有理解的知识。好吧!该出手时就出手,我引导他只有心里喜欢这两门课程,真正地接纳和喜欢上老师就能学好。我和儿子制定了计划,完成作业之余,着重梳理和背诵历史和地理,让这些知识内化于心,不能临考试再手忙脚乱的应付。一天儿子放学高兴地说:妈妈,以前我觉得历史很枯燥,这两天的历史课特别有意思,我上学以来第一次在历史课上回答问题。我给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儿子,你真棒!妈妈从来没有怀疑过你的学习能力,相信你会成为我们家的历史学家哦!”呵呵!这是我给儿子的封号,他的哪门功课学得扎实,就会有封号:作家、数学家、翻译家、生物学家、政治家,现在我在鼓励他做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所以请和孩子一起学会接纳,接纳事实,不指责、不抱怨,把眼光放在解决问题上。

三、接纳自我才能取长补短。

我在博文《不可忽视的青春期心理学》中分享了一些心理学知识,这里就不多做阐述。初一的孩子已经踏入了青春期,他们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也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而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有了足够的认识,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所以在这个阶段,作为家长要多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多关注和赏识孩子的优点,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别人的评价。

青春期的孩子还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在这个方面,我认为亲子沟通、家校沟通都非常重要,作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老师会在关键时候拉孩子一把,家校共同努力不让孩子带着心理问题成长。

外界对儿子的评价是他是个阳光男孩,在他的博文《做最好的自己》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够正确分析自己的孩子,这得益于我长期给他灌输的理念: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特别是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自我接纳显得尤为重要。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他不是很满意,他先是打哈哈说:“老妈,我第一次参加初中的大考,我这只是练练手。”这就是他自我接纳的表现。然后他又对我们说:爸爸妈妈,你们相信我的潜力吗?你们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这又说明他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在心里找到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我非常坚定地说:“妈妈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你是个有无限潜力的孩子,只要你想你就能做到。”这是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许其它话说多了他会嫌我唠叨,可是这句话他百听不厌,这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和赞赏,这句话总能给予他无限的能量。

在学习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很多中学生的咨询案例,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非常普遍。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自我概念,就是指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可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过多主观的介入和评价,影响了他对自己的评价,孩子非常容易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当成自己的自我概念,把父母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而当某一行为自己感到满意,别人没有感到满意,或别人感到满意而自己没有感到满意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调。久而久之,就会压抑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孩子就会越来越不能与环境适应,并出现烦恼、焦虑和各种异常行为。所以自我接纳是如此重要,只有引导孩子真正的接纳自我、认识自我,他们才能自发的取长补短,才能主动的自我调节,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上周末开了期中考试后的第一次家长会,结束时学习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内容是《一位北大学生家长的教子经》。做为家长,看到这样的成功家教案例,第一反应就是如果我们家孩子也能考上北大就好了,接下来我又会想:我的孩子一定要上北大、清华吗?我的孩子一定每次考试都要第一名吗?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家长总是这样想,就是对孩子绝对化的不合理要求,孩子也会为此陷入困境,事实上,成绩的起伏是很正常的现象。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接纳吧!这样他们才会做真实的自己,不把别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价值理念,才能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才能最终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以上分享仅供参考!因为我一直都还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愿与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博友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复制结束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