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书之旅】:红色诵读——《少年邓小平》之幼年
今年是国庆60年,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敬仰,我特地为孩子买了一本《少年邓小平》,让孩子了解一些老前辈们的幼年、童年及少年生活,求学与成长的故事。
一个傍晚,我们又聚集在一起,一起来感受读书的魅力,这次为了增加孩子们的认识,我变通了一下:1、轮流读一篇,这样读起来都不累。2、读后会提问几个简单的问题,这样有助集中精力,毕竟这样的传记,不像故事一样情节跌宕起伏吸引人。
我开始读《襁褓里的孩子》:“鸣叫了整整一个夏天的蝉儿,终于显得有些疲倦了。听得出来,他们的歌声正在变得喑哑和微弱。整个夏天里,每天都来清水塘游弋和宿营的那对小野鸭,也开始啄整自己的羽毛,准备迁徙到更温暖的地方去。因为它们已经感觉到了,虽然暑热还藏在一些好客的人家,但在这川东山岭间,秋意的凉意已经漫过了山坡,穿过了竹林,来到了第一场秋雨下过之后的乡场上。这一天,是清朝光绪三十年7月12日,即公元1904年8月22日。午后,久旱不雨的川东坝子上,又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坝上的乡亲们说,这立秋后的雨是喜雨,也许是有啥子喜事出来哩。果然在广安县城北北面斜兴场上的一个院坝里,有一家人正在忙碌着,准备迎接一个婴儿的出世……”
孩子们默默地听着,他们也好像在等待这个孩子的出世。
“……从午后一直到夜色降临,邓邵昌不知道在院坝里和厢房外的檐廊徘徊了多少趟……突然,从产房里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哇……哇……”这声音好大呀!大的足以让院坝内外的人都能够听见。“恭喜呀文明,是个男娃儿!”石婆婆喜冲冲地从产房走了出来报喜。…….这个襁褓中的婴儿就是邓小平,不过这个时侯他还不叫邓小平。他的父亲邓邵昌为他取得名字叫邓先圣。他所出生的这个小村庄,就是四川省广安县城以北约二十里处的一个集镇——协兴镇的牌坊村……对于祖辈曾经有过两代单传的恐慌的邓氏家族来说,尤其如此。所以人们也就不难想象,邓先圣的降生,对邓邵昌来说是多么值得庆祝的事情!”
“哇!邓先圣就这样出生了,他就是家里的宝贝了!”孩子们醒悟过来。
“我要提问题了:1、邓先圣出生在什么时候?2、他的父亲是谁,母亲是谁,他的名字是谁取得?3、他出生在哪里?”
“简单!”孩子们不约而同的说。
“邓先圣出生在1904年8月22日;他的父亲是邓邵昌,母亲是淡氏,他的名字是父亲取得。他出生在四川广安协兴镇的牌坊村。”孩子们回答的十分正确。看来听得很认真。
“妈妈,是不是伟人出生的时候都有征兆呢?”孩子们问。
“书上不是说了吗?那都是无稽之谈。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她写得《我的父亲邓小平》所说的——邓小平的出生,只不过是那年诞生的千千万万个婴儿中的一个。传说的征兆都是一些无稽的编造。”
孩子接着读了《名字中的期望》:讲了邓先圣这个名字的由来和包含的期盼。
读后我问:“父亲起“先圣”的期望是什么?”
“是希望邓先圣能够学习祖先圣人至德至善的高尚品格。”
“很正确,看来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日后有所成就。比如为什么叫你们子俊子杰呢,爸爸就是希望你们以后是俊杰。”
随后读了《风起云涌的年代》《牌坊村的邓氏家族》《重振书香门第》介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邓先圣祖辈和父辈的情况。
《慈竹掩映的幼年时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聪明伶俐的小先圣。4岁的小先圣在父亲的教育下,可以背下古诗十几首,而且有的意思解释还挺清楚的。
“小小的乡村院落,充满了祥和欢乐地气氛,小先圣在慈竹掩映的小院子里,欢度着自己无忧无虑的幼年时光。”
“小先圣的幼年也是快乐的,幼年时光真美好呀!”孩子们感叹。
“是呀!但是跟你们比起来,毕竟那时候属于风起云涌的时候,物质不丰富,社会也不稳定。你们现在要啥有啥,各种玩具都有,他们那个时侯游戏和自然界里的小生物就是好的玩伴,你们看先圣的姐姐对弟弟多爱护呀!我希望你们以后也是如此。”
孩子们低下头,不好意思了,但愿小先圣的幼年与童年的时光对他们有所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