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2-20 11:29:24 作者: rapoo

——这一生中还有多少时间陪伴父母

《爸妈的爱情》热播,看到五个孩子把家里搅得昏天黑地的情节时,忽然我想起来母亲的那句话:

“孩儿啊,我还想你们考大学哪?我就想着什么时候你们不闹人了就好了!”

这是1997年,我们兄妹五个相继考上大学,家里唱三天大戏庆贺“五子登科”,晚上我们在一起唠家常的时候,我问妈妈有没有想到我们都能够考上大学时候,妈妈的回答。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叹!

去年过节带回家几串葡萄,最开始爸爸妈妈都不吃,我以为他们不喜欢,最后我拿出来让爸爸妈妈尝尝,没想到爸爸一下子喜欢上了那个味道,一连吃了三串。吃完后自言自语到:

“好吃啊,以前不舍得吃,现在可以吃个够了!”

顿时我感觉心口部位堵得慌,转身偷偷摸了一下眼泪,因为爸爸以前说自己怕凉,不吃水果!

春节时候,过生日讲话,奶奶说,老大一讲话就激动,也不知道当老师当得怎么样?我知道奶奶是担心我的工作,说实话,能够让我感动地说不出话来的时候也不多,但是我看着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他们最精华的年轻时代,已近古稀之年,父母的父母已经耄耋之年了,激动是很自然的事儿。我想他们是需要我们反哺的,而我们,为他们付出了多少,付出了什么?亲情是人世间最大的财富,父母老了,真的要常回家看看!要记住,我们都说自己很爱父母。是的,很爱很爱,爱在心里。可是,开心的时候,多少次是陪伴父母的?

想想自己的一生,小时候啥都不懂,虽然一直在父母身边,也只会使性子让父母操心。自从上了幼稚园,每天除了早晚就再也不和父母在一起了,上中学住校,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却很少和父母说几句话,宁愿意去同学家玩,或者自个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因为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天地和思想。等上了大学,在很远的地方,半年回家一次。“头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和父母更加没有共同语言,甚至看不起父母。大学毕业到了远方的城市,甚至国外工作。刚开始,你每年都会回家看看。但当你结婚以后,你回得很少了。可能是几年才回家一次,回去也不过呆上一天,甚至就一两个小时。

如果和父母是在一个城市,“不粘锅(早饭吃遍街头小吃摊,午饭在单位食堂解决,晚上则去父母、公婆家蹭一顿或者干脆下馆子)”族会天天都能看见;否则就是一个星期能看一次到两次或者是一个月一次。如果父母还能活四十年:天天见的是14600天,一周一次的是1920天,一个月一次的是480天,一年一次的是40天。这40天还要走亲串友,一半多的时间是不会和父母在一起的。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 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 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王铮亮的这首《时间都去哪了》的旋律不是我喜欢的那种,但是歌词以及后面配的画面却深深打动了观众,春晚现场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抹起了眼泪,而这首歌居然还引起了习主席的注意,足见其影响之大之深远!

年少轻狂的自己,以前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赡而亲不在”这句话的理解也不深刻,从来没有细细地想过这个问题,总是以为父母一直就在那里。长大后寻根溯源才知道这句话是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床,现在已追悔莫及了。

好在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已经开始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会挤出更多时间去陪伴爸爸妈妈。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当我给一个朋友的孩子作辅导后,准备回家,却在下楼的时候遇到了堂妹和妹夫,妹夫领着一群朋友喝完酒去唱歌,非得拉着我,盛情难却,只好和一群80后来到了KTV。时间一分一分过去了,眼看着十点了,我就站起来给他们说:

“现在,2013年就剩下两个小时了,我要回去陪伴爸爸妈妈了,最后给大家献上一曲《长江之歌》!”

唱罢,起身,握手,出门,打车。在路上我给妈妈打了电话,说我马上到家,没有喝酒,不要担心。

出租车司机是一位50多岁的女同志,等我打完电话就问我:你不是不在舞钢市工作吧?我说不是,我在平顶山工作20多年了,假期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司机一边开着车一边若有所思地说:

“我也得给我妈妈打个电话。算了,不打了,太晚了,明天不跑车了,喊着他们一起吃个饭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我的影响,反正觉得司机师傅这样的决定很温馨。回家后和父亲说起来这事儿,深谙传统文化精髓的父亲说,孝顺不孝顺都是影响的,能做的事情就多做一些吧。

幼年的时候有一群小伙伴,上学的时候有一帮子同学,参加工作后有三朋四友,结婚了有心爱的人在一起,有了孩子就想着孩子。不经意间把父母忽视了,“空巢”的父母需要什么,我们知道吗?是钱?是工作业绩?都不是,其实答案很简单:

陪伴,倾听,被需要!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