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历史的最佳诠释读《历史是个什么玩

发布时间: 2017-02-28 10:51:18 作者: rapoo

历史的最佳诠释

——读《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历史在时间的推移中总会留下一些厚重的东西,它就是书。最近和孩子一起逛书店,发现了一本一直以来让我对历史拒之千里的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作者是曾经做客百家讲坛、被中国某些人奉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袁腾飞。

在我心中,曾经的历史是那么枯燥、乏味,记得初中时,教我们历史的是一个快要退休的老教师,也是满腹经纶,口若悬河,据说历史课在学校是首屈一指的,可是如今回忆起来,所剩的已经只有只言片语了。每每语文课本中讲到有关历史的知识,常常要重新查阅才能重拾记忆,“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中的苦,自不待言。每当那时,我总是想,要是自己的历史学得好一些,怎会如此费心呢?想重新再看一遍,可是翻开书本,瞌睡便席卷而来,根本提不起兴趣。毕竟是历史,自然应该以严肃的语气来对待,那时,真渴望能有一本趣味解读历史的书。

直至拿到这本书后,才知道什么是爱不释手,每天忙完家务读上几页,总能被袁腾飞老师一针见血、幽默风趣的语言搞得捧腹大笑,笑中又能感受到他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对那些在历史潮流中不敢力挽狂澜者的讥讽与嘲笑。例如《寇老儿救国》,宋军和辽军作战,辽军很快就要打到澶州,危及北宋都城,大家看袁老师是这么说的:“契丹人一下打到澶州,简直跟吃桃子似的,一口就咬到了桃核。”针对宋真宗只想到自己逃命,根本不想大宋的黎民百姓的行为,袁老师戏谑地说:“你皇上都跑了,你只招别人为你卖命,别人都是二百五吗?再说咱们怎么跑,能跑得过契丹人?你两个腿,人家四个蹄。到这份上你必须抵抗,御驾亲征。”可是宋真宗依然畏缩不前,袁老师又说:“宋真宗也就真的勉勉强强御驾亲征,过黄河的时候怕死,他不愿意过河,在这个轿子里磨叽。我什么事还没办,我钥匙落家了,MP4没带,我不能走。寇准特生气,但也没辙。太尉高俅拿着鞭子抽抬轿子那帮人,瞎了眼,赶紧把皇上抬过去。他不敢骂皇上,他抽那个抬轿子的,就把皇上抬过去了。”如此通俗易懂却又妙趣横生的语言,怎能不吸引你不断往下读呢?

如果说袁腾飞老师的书是对语言艺术淋漓尽致、唯美完善的演绎的话,那么,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则是诠释这一语言特色的坚强基石。民风民俗、哲学典故、艺术的起源等无一不包含在书中,而且语出有因、语出有史,其信息量之大,足以看出作者博览全书、满腹经纶的学识和才华。在这里,我了解了汉代人的服饰特点,知道了中国人对陶瓷的喜爱缘于对玉石的崇拜,我还知道了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白瓷。好的瓷器肯定得具备这么几个品质:光如镜、薄如纸、温如玉、声如罄……历史书上甚至老师从来不曾讲过的许多知识都被一一呈现了出来,读后真有一种一饱眼福的感觉,好像全身的细胞都充满了新的能量。

重温历史,在戏谑和调侃的语言中,在惊奇和欣喜之中,我蚕食着一个个铅字,从夏商周到宋元明清,中国历史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在我面前铺展开来,原来零零碎碎的记忆从脑海深处被唤醒,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知识长链。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人有共性,历史也总是惊人的相像。面对很多事情,我们不知所措,看不出所以然,如果多多研究历史就会在历史中看到事态发展的趋势、在历史中找到答案。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更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只有深入思考问题,才能客观公正地评判一个问题,才能在我们的学生心中根植思想的种子,我们民族才能更兴旺发达。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