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断想
与所有的监护人一样,我平时不愿意让孩子多上网,一是因为害怕孩子长时间在电视、电脑屏幕前对视力产生影响;二是因为害怕孩子上网有了网瘾不好办。所以对外孙上网一事“堵”大于“疏”。
由于参加“校信通”博客评选,我看到许多班级博客圈、教师博客圈、家庭博客(亲子博客),以及孩子自己建的博客,看到了“写博”对孩子的阅读、写作所起的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于是,同意给外孙建起自己的博客,并针对其做作业速度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每天晚9点以前,做完作业以后的时间可以用来“写博”、“读博”(总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自己做作业速度的快慢和质量)。没想到,这一决定实施以来,小外孙就象换了一个人,下午放学回到家,不需提醒立即就开始做作业,写作的积极性也来了。他说,酒衷豪就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看看外孙读博、写博时那兴奋劲儿,想想他为了读博、写博表现出的作业的自动,我想到了“兴趣”的力量,又一次切身体会到了兴趣是成功路上一位最好的朋友。
平时,我们谈到学习,往往会想到“头悬梁,锥刺股”,往往会想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往往会想到“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魏书生一样,引导孩子想到成功之路上还有快乐,还有满足,还有幸福。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兴趣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孩子对有关的事物和相应的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推动孩子满怀喜悦走上成功之路。
兴趣可以让孩子在成功路上与快乐相伴。
发现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的兴趣发展方向,是每一个监护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