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灵动的语文课堂
------听《生命 生命》有感
有幸观摩了第八次全国阅读教学观摩课一等奖的获得者黑龙江省花园路小学张老师执教的《生命 生命》一课。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珍爱生命,感悟人生”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杏林子身残志坚,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完成了许多部著作。在这篇文章中,杏林子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听罢张老师的课,我不仅为杏林子对待生命的看法而震撼,更为张老师高超的教学智慧,娴熟地教学技能而震撼。
整节课,张老师紧紧围绕语文教学教的是语言,学的是语言,用的是语言这一原则,一步一步,有序地开展教学,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崔峦老师说过:“小语教学就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张老师的课堂,没有繁琐的内容分析,没有大段大段的教师讲解,始终以“语言训练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回顾本节课,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的地方很多很多。
首先,在张老师的课堂里,我看到的是一种尊重。张老师尊重孩子阅读的初始体验,以孩子们的认知为切入点,一步一个脚印儿地进行教与学,读与说的语文活动。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是平等、和谐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哪个学生不喜欢,所以孩子们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精彩不断生成。
其次,张老师的课是真实本色,扎实有效的语文课。王君老师指出:“真正的语文课,应该踏踏实实地回归本体,聚集于语言文字本身,凸显语文课堂本色,着力于语言内力。”在教学中张老师不曾脱离“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主旨。例如: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张老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并结合课文,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使解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实现,把教学落到实处。 然后以“生命是什么呢?”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引领学生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里张老师仍然引导学生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重点词,引导学生反复地,层次分明地读,在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读书感受,使读与说和谐有效地结合起来。纵观本节课张老师通过多种方法方式引导孩子品味语言文字,在语言坏境中理解,在对比中揣摩,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切实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真真切切地培养与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各种语文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落到实处。
再次,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充满了关爱与鼓励。课堂上,孩子们争先恐后,竞相发言。这与张老师给予孩子们的评价有密切的关系。 “你注意到了题目的特别之处。看题目有了疑问,读书的时候就会奔疑问去了。想读课文吗?”以孩子的初始阅读体验切入,亲切的话语流露出对孩子的尊重。“读着上面的砖缝,就能想到下面的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联系上下文,真会读书。”用孩子的读书收获来鼓励孩子,使鼓励变得实实在在,更激起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孩子,你不是用耳朵在听,而是用心在听。” 切合实际又很有高度的评价,哪个学生不会为之振奋。这些多元化,富有诗意的评价使孩子们总会精神饱满地走进语言学习之中。
张老师的课虽然结束了,但他大气而不失本色,流畅而不越本位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他的课,如茗清茶,神清气爽;若听琴音,悠扬悦耳。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