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个小时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迁移新知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前些天,我校为了活跃师生的课间生活,同时从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开展了“一根跳绳、一份健康”大课间活动的启动仪式。随着“一根跳绳、一份健康”的活动展开,全校师生齐动员,人手一条绳,日跳一时绳,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愉悦身心。
我们班的王苇杭同学原来跳绳成绩很不理想,这不,自从大课间跳绳以来,成绩不断提高,现在他一分钟已经能跳120个了。同学们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除法问题吗?
生:他一秒钟能跳多少个?列式:120÷60=2(个)
王苇杭同学对自己的成绩还不满意,她说,我要向咱们班的跳绳大王刘国晴挑战,我们看一看刘国晴一分钟跳多少个。原来刘国晴一分钟跳了171个。你能提出一个除法问题吗?
生2:刘国晴一秒钟能跳多少个?列式:171÷60=
我们借助计算器算一下,计算的结果为2.85个,2.85个是几个呢?这就是我们几天要研究的求小数的近似数。(板书)
二、整合情景,探究交流
我们原来采用什么方法求得整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例如: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生:137096≈14万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千位上是7,进一,约是14万。
现在研究小数的近似数。看2.85是几位小数?在生活实际中,并不是小数的位数越多越好。它保留整数是多少?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保留到整数,先看哪一位?
生1:保留整数,就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也就是十分位。十分位比5大,进一,求得近似值数3。
师用手遮住整数数后面的问:我们保留整数数就是精确到哪一位?
生:精确到个位
生:还可以说“四舍五入”到个位。
2.85≈3
师:大家能写出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吗?学生讨论:2.85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在求近似数时,引导学生理解,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现在我们试着将4.8274分别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4.6474≈5 4.6474≈4.6 4.6474≈4.65
观察得到的三个近似数,哪一个更接近原数?
说明保留的数位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但我们并不是一定保留更多的位数,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相应的位数。
三、 同步训练,自主建构
看情境图,用游标卡尺测量绿毛龟蛋的长径,测得的结果为3.92厘米,小华说:“绿毛龟蛋的长径约是3.9厘米。”小明说:“长径约是4厘米。”同学们,为什么他们两人说的不一样呢?是不是有一个人说错了?
生:小华是将长径保留一位小数得到的近似数,小明是保留整数。
看,我们又测量一下宽径2.04厘米,如果将它保留一位小数结果是多少?
学生提出了两种结论,一种认为是2.0,一种认为是2.让学生进行辩论,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正确答案:2.04厘米≈2.0厘米,小数末尾的零不能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它代表的是近似数的精确度。
四、课外拓展,学以致用
判断
(1)准确数大于近似数。 ( )
(2)7.295保留两位小数后是7.3 。 ( )
(3)8.856更接近自然数9 。
练一练(课本自主练习1、2、3题)
猜一猜
张老师身高约为1.6米,张老师的身高可能是多少米?如果张老师的身高是五入得到的,张老师的身高可能是多少?
想一想(自主练习第7题)
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求小数的近似数
2.85≈3 2.85≈ 2.9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