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艺术海洋 健康快乐成长
——灵宝市第一小学“特色兴校”之路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2年以来,我校围绕“教孩子六年,为孩子想六十年,为祖国民族想六百年”的教育宗旨,积极寻求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索实践特色兴校的最佳载体,逐步形成了“兴于诗、立于礼、游于艺、成于德”核心理念,以“艺润心灵、百砺成宝”的校训鞭策师生,彰显艺术教育特色,积极打造“艺绽华彩、书香满园的中原名校”品牌,力求让莘莘学子畅游艺术海洋,健康快乐成长。
一、享受音乐艺术 习得技能 获得素养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智、育德、修身、健体的作用,因此我们确立了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以音乐学习为切入点,以民族器乐学习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口琴、口风琴、竖笛的艺术普及教育,针对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开展二胡、笛子、唢呐、笙、琵琶、古筝等九大民族器乐的演奏学习。让孩子在享受音乐、习得技能的同时,人格修养、思维方式、人生智慧、学识才干等素养得到锻炼和提升。
1、开发校本课程 普及音乐学习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永远可以找到通向人们心灵的钥匙,因此我们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普及学习,明确提出“让每个学生人人学会一门器乐演奏技巧”,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普及学习的质量。针对学生特点,我们要求一二三年级学习口风琴,四五六年级学习口琴的演奏技巧。
为提升每个孩子的艺术素养,我们将器乐普及学习作为校本课程来长远规划。首先我们将器乐普及学习纳入课程计划,每周三下午后两节课为全校普及器乐学习时间,有效保障了课程的推进。再者精心编制艺术校本教材,对辅导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规范教师教学内容和课堂的一般流程:课堂上,老师先教学生唱视唱,打节奏,再指导学生吹奏。最后我们建立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制。具体操作为:各年级平时做好普及乐器辅导的自查,政教处对各年级的学习进行抽查考核。期末考核时,随机抽学生抽曲目,根据学生吹奏情况打出等次,不同等次得出不同分数,记入教师期末个人量化考核中。
简单易学的器乐普及学习,唤起了全体学生的艺术兴趣,激活了每个学生的艺术细胞,让他们拥有了感受美的体验和发现美的眼睛。
2、强化师资建设 优化提高学习
开展艺术特色教育,我们非常重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开展器乐提高学习,就是为未来的艺术精英铺路搭桥。学校狠抓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审美立美素质,确保这些孩子成长成才。
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音乐欣赏、视唱练耳、器乐演奏等方面的学习训练,加强教师艺术修养,提高艺术欣赏、表达和创造能力;还开展艺术技能竞赛活动,通过声乐、舞蹈、器乐、绘画等专业技能竞赛,提高教师的技能技巧;加强专职艺术教师的管理,定期组织优秀辅导教师到专业艺术院校进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艺术专业技能技巧。学校形成了专职教师为骨干,特长教师为群体,外聘西安音乐学院教师为辅助的师资力量,为艺术特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根据学习兴趣,每期约有八百余名学生参与器乐的提高学习,每周六,西安音乐学院十余名教师执教,我校三十余名教师参与组织与辅导,每个学生在三个时间段分别进行专业学习、视唱学习和自主练习。我们制定《器乐提高班管理考核方案》和《提高班管理员职责》,将提高班的学习直接与专业老师和辅导教师挂钩,辅导成绩优秀者给予外出学习、评优评先优先的奖励。
器乐演奏要在平时的反复练习中才能熟能生巧,我们向家长发放家校联络卡,卡上书写学生提高学习的时间、地点,辅导教师的姓名及联系电话,通过器乐联络卡,家长能有效督促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巩固,班主任每周都要查看练习情况,家校联手,确保学生每天专业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技巧。
提高学习,让艺术特长学生如鱼得水,尽情畅快地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他们多了一门才艺,多了一份情趣,拥有了赢得未来的自信和灵性。
3、创新课堂教学 夯实音乐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点,我们将学生的艺术技能获得,艺术素养的提升扎根于艺术课堂,狠抓艺术课程教学,使学生立足课堂获得艺术启蒙教育。我们在制定《艺术学科教师教学评估考核细则》,规范艺术课程的基础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大容量、增加内涵,让形体训练课堂化、视唱练耳经常化、音乐鉴赏常规化,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形式的艺术熏陶,使学生艺术素养得以有效培养。
4、拓宽实施渠道 提升音乐素养
器乐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训练过程,只有让学生获得了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升音乐素养。我们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为学生搭建展示提升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坚定信念。
(1)以展示激兴趣。 我们以“大小舞台”活动促进艺术学习的全方位展示。 “大舞台”即一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们举行校园小歌手、器乐演奏之星比赛,进行绘画、电子报、手抄报、读书笔记展览,为每个学生学生搭建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体验成功和喜悦。“小舞台”即周三器乐展示,周一升旗仪式上各年级的才艺表演,学校歌咏比赛,节庆日班级和校级的艺术活动,深入社区的节目汇演等这样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激发了学生投身艺术学习的兴趣。
(2)以考级促训练。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校园民乐业余考级点,我们每两年组织一次音乐考级,以考级促使学生训练提升。目前已成功举行三次考级,有近三百名学生获得了六级以上的等级证书。
(3)以大赛促提高。近年来,我校艺术精英屡获大奖,摘金夺银。80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的艺术大赛上展示艺术才华,河南“奇美杯”课堂乐器演奏比赛活动中,获得了5个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李亚琴等八位老师被评为省优秀辅导教师。2011年,二十名学生参加了河南省“情耀中华”少儿艺术大赛,分获金银奖,其中李艺洋同学获得国家级歌唱类银奖,李庆妮老师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优秀教师。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刻苦练习,教师的精心辅导,赛场经验的获得,艺术学习的相互交流等,大大提升了学生演奏水平,开拓了他们的艺术视野。
二、深化审美艺术 享受快乐 完善人格
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我们挖掘各个学科中的审美因素,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审美艺术教育,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完善人格。
1、省级课题引领 学科与艺术融合
我们实施“特色兴校”方略,自始至终追求序列化、全方位、深层次的艺术探究。2003年起,我们申报实施了省实验课题“艺术在各学科中的渗透”。以课题为引领,使各学科教学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课堂结构上,老师们能有机融入唱歌、音乐、舞蹈、器乐、快板等艺术因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知识变得感性而深刻,同时也让孩子接受了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课堂上,老师们用鼓励性、欣赏性、赞美性的语言,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抚慰,激情得到点燃。不同学科中,语文学科教师能给予学生,生动传神的态势之美,流畅感人的语言之美。数学学科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的动画之美,层层推进的逻辑之美。体育学科,给予学生快乐活泼的节奏之美,协调统一的动感之美。
2、阳光社团活动 发展学生艺术个性
我们开展艺术特色教育,并不抹杀每个孩子的个性,以一百余个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孩子的校园生活,张扬他们的艺术个性,发展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
我们开设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社团网络,有剪纸、绘画、街舞、拉丁舞、诵读、摄影等,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学生在辅导教师的带领下,挑选自己喜爱的活动,尽情地享受快乐。社团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每个学生潜能,促成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3、多彩学生活动 艺术才能绽放光华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才能,通过举行多彩学生活动,为他们搭设驰骋万里的跑道。我们期初制定学生活动行事历,并上传至学校网站,内容有诵读、器乐、歌唱、舞蹈、跳绳、绘画、电脑绘画等种类。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由申报。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班级展示,又有家长参与的校级展示,不同层次的展示活动,让每个孩子的艺术才能绽放光华 ,增强了他们学习艺术的自信心。
三、发展文化艺术 着眼发展 塑造品牌
我们开展艺术特色教育,不是一时之作、即兴而为,而是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塑造了艺术特色教育品牌。
1、创设环境文化 享受视听艺术
我我们着力创设适合艺术特色教育的环境文化,让师生全方位感受视听艺术的魅力。班级文化窗里,装点着中外艺术名家介绍及民族器乐介绍;艺术长廊里,展示着中国音乐发展史,和中国古典名曲介绍;音乐大厅里,内涵丰富的音乐名言,发人深省;校园中,名言警句掩映在绿草红花之中,校园艺术之星图片悬挂在围栏和墙壁上。除此外,灯箱上的季节文化、LED屏上的经典文化、校园中随处可见的礼仪文化、课堂文化、家乡文化等,不仅让人享受精神大餐 ,也让人饱受视觉盛宴。
漫步一小校园,不仅能听到朗朗书声,还能欣赏到中外经典名曲,和不同主题的歌曲歌谣。课余饭后,孩子们自由练习器乐演奏,或悠扬清脆,或如泣如诉,不时传来的优美歌声,让人畅游艺术乐园心旷神怡。
2、融合书香文化 浸润人文艺术
我们在打造艺术特色品牌的同时,融合了书香文化建设,使二者有机渗透,相得益彰。在学习唱奏音乐的同时,融入经典诗词的诵读,在学习古典诗词的同时,品赏优美的音乐。我们丰富了诵唱、诵演、吟诵、诵舞、配乐诵读等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活动中感受人文艺术。
3、形成特色文化 塑造品牌形象
我们开展艺术特色教育,不是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是展现艺术的内涵之美,形成独有的特色文化,让学校处处充满秩序之美、礼仪之美、和谐之美,从而让一小打上艺术特色品牌的烙印。
我们在开展艺术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意志品质培养和价值观的树立。器乐学习,不是追求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而是通过音色的对比、音准的练习、乐曲的处理,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的求学态度;合奏训练,不是追求声音的宏大气势,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享受和谐之美;艺术活动展示,不是选拔精英比赛,而是重在全员参与,享受成功自信;音乐欣赏,不仅感受音律的变化,而且享受传统音乐文化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
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关注艺术特色教育的内涵发展,所以才使我们形成了同心、同进、同美、同乐的学校精神,让师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人。教师为人师表,乐业进取、博学爱生;学生彬彬有礼,自主自信,勤学善思。艺术特色教育实践,让师生变身大爱大美之人,学校焕发勃勃生机,教学改革敢为人先,一路领跑;读书实验,香飘省外,挺进全国。
十余载艺术探索,我们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艺术之花飘香四季,硕果满枝。我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已经成为享誉豫西的教育名片,学校已然发展为我市特色教育窗口学校。2005年12月,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授予业余考级点。2007年12月,被西安音乐学院授予民乐业余考级点。春蕾乐团代表学校经常外出演出,活跃在省市大型舞台上。古筝合奏、笛子合奏均获国家二等奖,民乐合奏《喜洋洋》获得全国魅力校园春晚汇演银奖,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周少华、何清明、崔智儒三位同学已经分别考入西安音乐学院笛子、唢呐、笙专业。我校师生艺术团体参与了市教师节、春晚、三门峡特博会、周末大舞台、团拜会的演出,时常深入我市聋哑学校、敬老院、老年公寓义务演出,献爱心送温暖。
《中国艺术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等省市国级媒体纷纷报道我校的艺术特色教育。2011年10月,央视记者来我校进行专题采访。翟美峰校长被评为全国艺术特色教育先进个人。学校的艺术特色产生了深远的品牌效应,带动了我市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省内外学校约1500人次来我校参观学习,省内外专家领导多人次来我校调研,我校艺术特色广为称赞。
结束:
直挂云帆济沧海,敢立潮头绘宏图,我们坚信,在实施特色教育、打造教育品牌的征途中,唯有胸怀理想果敢前行,关注生命个体,着眼长远发展,才能让孩子在金色的童年,畅游艺术海洋,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