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是需要训练的
和学生一起跑完操,我们集中训话。
辅导员讲完安全,请我讲话。
我没有强调安全,而是要求班主任查看本班学生佩戴校徽、红领巾情况。
在周一升国旗的时候,我做了《把校徽别在左胸前》的演讲,从学生安静的会场秩序,热烈的掌声,坚定有力的回答,我看得出,演讲效果不错。
当时,很多同学就重新佩戴了校徽,重新佩戴了红领巾。他们已经理解了佩戴红领巾、校徽的意义。
但是,在和同学们一起跑步的过程中,我发现仍然有同学根本不把我的话当回事。他们把校徽歪歪扭扭别在红领巾上,把校徽藏在兜里面,或者干脆就没有校徽。
需要大发雷霆吗?不需要。能置之不理吗?不能。行为是需要训练的。
我要求班主任老师检查本班学生佩戴校徽情况。
我没有再次讲述佩戴校徽的意义。我默默地看着我的这些弟子们。请那些做到要求的高高地举起手来,请互相看看周围没有做到要求的邻居,请没有按要求做的,到班主任面前说:“对不起老师,我下次一定遵守校规!”
六一班刘宁和一个同学被班主任请了出来。班主任对他们已经忍无可忍。我认识他们,经常找我告状,告任课教师,告其他班学生,告值日生……他们经常惹是生非,经常理直气壮,别人总是有错,他们经常委屈。我走到他们身边,静静看着他们。他俩敞着怀,没有红领巾,没有校徽,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老天爷不公平啊,这么帅的两个小伙子,为什么要美中不足呢?聪明但是不好好学习,热爱集体但是常常为集体摸黑,很爱美却不懂得如何打扮,自尊心很强却不知道尊重自己。为什么我看不到英俊和文雅合作?为什么我看不到勇敢和文明同行?你们居然不会打扮自己,这实在是悲哀!”我直接表达了我对他们的不满意很严厉的说:“如果下午你们俩做不到要求,我将拒绝你们进入校园!”
我转身对所有同学说:“把校徽别在红领巾上,自以为是时髦,其实不然。皱皱巴巴的红领巾,歪歪扭扭的校徽,是在告诉别人,我不喜欢整洁,我邋里邋遢,我松松垮垮。你们愿意给别人这样的印象吗?”
“不愿意!”听着同学们整齐的回答,我大声说:“明天我还要检查!直到大家形成了习惯!”
是的,明天还要检查,形成一种习惯需要明理,需要激情,需要训练,长期的训练。
日本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每天第一件事情检查课前准备。田子同学没有削四支铅笔,拿过你的家校联系卡,写上:田子同学忘记按要求削铅笔一次,请家长督促。学生带回家家长签字,然后把家校联系卡交还老师保存。
一开学就这样,天天检查,学生经过几次家长签字后,就牢牢记住了这项规定。
魏书生培养学生高效自习的习惯。先讲意义:一分钟速记比赛,一分钟读书比赛,一分钟抄写比赛……让学生尝到了高效学习的甜头。然后帮学生学习制定课时学习计划,本节课先完成什么,后完成什么,时间如何安排。接下来开始训练:学生正上自习,他“哐”一脚踢开教室门。“一二三四……”二十八个抬头看我,违犯了专心致志学习规定,按《班规班法》处罚,每人写五百字的说明书《论学习要一心一意》。没过两天,学生正上自习,他“哐”一脚踢开教室门。“一二三四……”十二个抬头看我,违犯了专心致志学习规定,按《班规班法》处罚,每人写五百字的说明书《论学习要一心一意》。几次三番,学生就养成了一心一意学习的习惯。自习时间,无论谁进来,谁出去,下雨了,刮风了,都无法影响魏书生的学生。
形成习惯,不是靠唠唠叨叨,靠道理说透,学生理解,督察奖罚,评比引导,活动训练,持之以恒。
黄埔军校有一条规定:“看到或者听到蒋介石校长都要立正敬礼!”
起初,他不习惯。常常忘记,所以常常被罚,没少被教官体罚,腿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
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一提到蒋介石,他就立正,被视为顽固不化。所以,总是被红卫兵打,后来竟然因为这把腿打折了。但是,还是听到蒋介石的名讳,还是不由自主哆嗦一下,下意识要立正。
孙云晓老师说:“养成一种习惯,持之以恒训练一般要一个月左右。”
我想,一切事情都不要着急,慢慢来,持之以恒训练,问题肯定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