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期待着把公开课上成常态课
每次到学校听课或是在赛场观课,我都有一种感觉——这课是有意识地做给别人看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不停地追问着。
公开课是给人看的——因为其是公开的,就是要人看的。这类课要么是示范课,要么是竞赛课,抑或是研究课。总之,是一定要有学生以外的听课人在观、在听。
于是,一些登上了公开课舞台者,为了让听课、观摩的人有所收获,越发地下功夫努力创新,力争在大家面前多呈现一些亮点,有时甚至不惜搞一些噱头,以至于谬误流传,使许多初涉教坛者误入歧途。
实事求是地说,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上公开课的。上公开课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定力——心理素质好,不怯场,看的人越多越来劲儿,还要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表演资质和能力。我们必须承认,教育界的许多名家大师之所以能够成名成家,究其原因,他们确有过人之处,比如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和准确处理,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手规范漂亮的粉笔字,过人的语感……但无一不是经过潜心研修,刻苦历练而成。
在现实实践中,做公开课毕竟有时,也有限。而常态课则是绝大多数教师必须天天要面对的。我们扪心自问:常态课就不需要“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和准确处理,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手规范漂亮的粉笔字,过人的语感”?常态课就不需要教学环节设计的新、奇?教师的机智敏捷?教学过程的好看、动感情?
其实,常态课尤其需要教学的有效,高效。因为每一个常态下的40分钟都关系着学生成长与成才。所以,我期待着把公开课上成常态课——无论是观摩课,竞赛课,研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