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3-10 11:18:20 作者: rapoo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

近年来,随着“杭州五七飙车案”、“成都富家子弟豪车聚会”、“我爸是李刚!”等事件的相继发生,再到2011年举国上下炒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和“李双江儿子开宝马打人案”,让民众一次又一次哗然。

这些所谓的“富二代”和“官二代”事件,一次次折射出人间百态,也一次次的挑战着大众舆论的神经。

有人整出一副对联:“上联:恨爹不成刚;下联:怨爸不双江。横批:投胎姓李。”

有人甚至惊呼:中国进入“拼爹”时代了!

人们在愤怒、声讨的同时,异口同声地提到一句咒语般的俗语“富不过三代。”

据调查显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宿命。

在全球100家家族企业荣登2006年《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的家族企业。 我们看看美国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哪里有三代而衰的?再看日本,一个买卖往往从江户时代就开始,至今家门兴旺。

这样看来,“富不过三代”,其实很有中国特色。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作文

今天刚好读到一篇文章《为什么“富不过三代”?》,感觉很受启发。

在文章中,作者认为,“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不仅是仇富心理所致,而是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我们必须警醒:富裕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和富家子弟的心理健康到了必须关注的时候了。

我们经常将单的把“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归结为富人的子女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以致坐吃山空、败家败业。

这样的现象有,但是,只是表象,问题不仅仅是这样。

作者认为,富人也有“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情怀,他们也跟所有的父母一样希望孩子幸福,所以他们不会坐视孩子堕落。他认为,“富不过三代”的问题根源,是富裕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和谐所造成的家庭教育畸形。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本能的寻找自己的价值感,而且这种价值感总是要在关系中去寻找。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个关系就是家庭关系。

在父母和孩子这种最常见的人际关系中,父母和孩子都在寻找价值感,而且都想在对方身上寻找对应物。

如果父母的高价值感“我很能干!”是建立在孩子的低价值感“我什么都做不了!”的基础之上的,那么父母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这样的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

孩子刚刚出生,的确是什么都做不了,而父母的确是无所不能,此时父母从孩子身上寻找到的高价值感是无害的,父母愈是爱孩子,越容易给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基础。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如果父母还是大包大揽,那么这样就阻碍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

在任何家庭中,孩子都要由弱者成为强者,关键是父母是否允许、鼓励孩子超越自己。如果成功父母的内在关系模式永远都是“我行,你不行!”,那么,孩子就找不到自我价值感,他的心灵就会四处碰壁、痛不欲生。

这样看来,做成功父母的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成功父母的荫庇下,想展翅高飞更不是容易的事情。

另外,从根本上,每个人都想做自己。所谓的做自己,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生命的意义。

在富裕的家庭里,许多父母事业很成功,他们自认为找到了生存的意义,或者说,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挣钱的办法。于是,他们就希望孩子能够少走弯路,可以拷贝他们的陈功之路。

事实上,很少有人愿意重走父母的路,孩子会对父母的成就表示认同,但是,在人生道路上,他们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己。然而,在富人家庭中,很多孩子未必有这个幸运。

可惜,很多创业者并不懂得这一点,而是执着于让孩子拷贝自己生存方式,这样一来,孩子的内心就被劈成了两半:一半是想做自己的冲动,另一半是被迫走父母之路的压抑。

分裂的太严重,就可能导致自毁。这样看来,自毁,也许是富家子弟反抗父母的一种方式吧。我们这几年被热炒的沸沸扬扬的“富二代”、“官二代事件”,有怎知他们看似光鲜嚣张的背后没有泪水落寞呢?

其实,所谓的财富,只是相对而言,大到股价亿万的股票,小到价值几十万的房产,甚至只有几万块的存折,我们中国的父母总是竭尽所能的想给孩子留下点什么。

所以,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时至今日,财富的传承已不仅仅是富豪家族的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它已成为具有警示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问题。

财富能够世代传承,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但是,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财富传承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个人价值感。

换言之,比起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是孩子人格的完整和心理的健康。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