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小学生“大厨房”里的“小餐饭”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3-12 10:51:47 作者: rapoo

3月26日,闲坐家中,在电视上偶然看到央视新闻频道播出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班仁小学的学生们上学的情况,顿时百感交集。

这里距县城80多公里,至今只有一条沙石公路的典型的国家级贫困乡,小学的孩子们,每天快到吃饭的时候,500多名孩子在自己租住的房子周围,找一些空旷的场地生火做饭,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近10年。小学生“大厨房”里的“小餐饭”作文小学生“大厨房”里的“小餐饭”作文

报道中曾经提到的王享美和王享修的两个孩子,刚刚7岁,也要和其他的大孩子一样生火做饭,而且一天就吃两顿饭,中午都不吃。有的年纪小的就在头一天晚上把第二天早上的都做出来,早上吃冷饭。他们一个星期都吃不到肉。

回家的路程大概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回来的时候还要背着米,拿着柴。

“爸爸妈妈,我长大了,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你们不用担心我了我长大了,会煮饭了,会煮菜了,希望你早一点来看我一下”。一个7岁的孩子,正应该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健康的成长,但是见爸爸妈妈一面却成了奢望。

扭头看着13岁的女儿,回想到有时晚上因为应酬回家晚了,女儿的电话便会飘然而至,让我美美地享受着被牵挂的感觉。再看被烟熏得直咳嗽的小女孩,以及炒锅里没有一点点荤腥的青菜叶子,我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那是我心疼的流泪,为小女孩坚强。

以前老辈人教育我们,往往会提及他们当初求学的艰难:一次带一个星期的干粮,到最后馒头都长毛了,他们把毛毛擦掉后再吃掉,自己做饭的,因为技术不熟练,天长日久冒出的烟把眼睛都熏坏了。可那是在40多年前呀!改革开放30年后,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发展的今天,居然还有这样的人群。

孩子们租住的地方,七八个孩子在一间10多平米的小屋子里,没有粉刷,没有床,几块砖头支起几个板子就是床,每人一个的木箱子里面装着米、油、盐、菜。床底下放着烧火的柴,他们上学的第一天学的不是课文,而是怎么做饭。

这场景像极了我在1981刚上初中的时候,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到30年前。一个大瓦房里住着我们30多个学生(之前都是住在教室里),地上用砖头垒砌一个大通槽,里面铺上麦秸就是床铺,时间长了麦秸发霉了也不知道翻晒,一个人得了疥疮后,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幸免。相比之下,尽管我们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毕竟我们都是初中生呀,比起里这些小学生,适应性和抗挫折能力都强多了。

一个集体食堂需要30万,一个集体宿舍需要150万。

因为没有食堂,没有宿舍,便不能算寄宿生,就不能享受国家给予学生的有关补贴生活费的政策。

20年前我上大学时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乡里挂职锻炼,担任团委书记干事,赶上了舞钢市发动“集资建校”的热潮,旨在彻底改变“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的农村学校的现状。我和乡团委书记一起分包的是前国防部长曹刚川的家乡曹集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当时喊得最响亮的口号。暑假里,团委书记带着我,冒着将近40摄氏度的高温,配合村主任挨家挨户做工作,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便把建校的资金和材料备齐,下一个学期回家的时候,看到的便是宽敞明亮的小教学楼。

那时候特别的有成就感,觉得学校的硬件问题算是解决了。后来,希望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一张“大眼睛”的照片,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再后来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希望工程”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农村孩子们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

如今,当年的“大眼睛”苏明娟已经大学毕业,被安徽一家银行录用,成了城市白领,“大鼻涕’当了兵, “小光头”也已经大学毕业。

本以为现在的学生都已经很好的解决了上学的问题,但现在,当我看到这些电视画面,再回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时,好像一股冷风在耳旁掠过,禁不住打起了寒战。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