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13
这是2013年最后的一个日子,我从一个短暂的午休中醒来,赶到学校去上下午的第一节课。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这是一个冬至已过,小寒将来的冬日午后,白花花的阳光打在脸上竟然颇觉温暖,犹胜十月小阳春。街道上人潮如涌,热闹异常。
近几年来的年终岁首,我一改早年间被单位催缴工作总结的习惯,都主动的盘点过去一年的得失成败,记录生命中365个日子的存在状态,为那些美好的邂逅,必然的相逢存照,为那些锥心的痛楚,欢畅的朗笑留记。因为我越来越相信,沙中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我走过这非凡岁月,我驻足在多彩人间,我踏上那异乡的土地,我流连于典籍书卷,必留痕。
翻检这一年里读过的书,略在50本上下,认真批注过的有《给教师的建议》、《看见》、《自由在高处》、《酒国》、《爱弥儿》、《教育论语》、《曾国藩》、《红楼梦》、《品人录》、《大风歌》、《第七天》、《语文课如何是好》《李海林讲语文》、《一盏一盏的灯》、《风声》、《名作细读》、《乌合之众》、《目送》等,其它休闲阅过的有金庸的几部小说;枕边堆放着历年的《咬文嚼字》,随时信手翻翻,增广文史见闻;常年订阅《中华读书报》,了解文化出版信息;订阅《教育时报课改导刊》了解这些勤奋的报人们为推动河南基础教育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也可以拜读到很多熟悉的朋友们的新作,了解他们的阅读,以资借鉴。《读者》还是常年订阅,虽不能全读,但偶尔翻翻,不无裨益,散放于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各处,亦能惠及妻儿。语文专业类报刊自费订了《中学语文教学》,学校阅览室里订阅的《语文教学通讯》和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也几乎成了我的私人刊物。
这一年里购书的欲望依然没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买了人民文学版全套《鲁迅全集》,蔡东藩的全套《历代通俗演义》,张岂之主编广西师大出版社全套10卷本《中国思想学说史》,还有诸多教育、社科、文学类书籍如《教育人类学》、《幸福与教育》、《始终》、《霍乱时期的爱情》、《从清华园到未名湖》、《民主的奇迹》等百余册,暑假在武汉去长江文艺出版社,大学好友东辉君又赠送我很多他们出版的书,其中有东辉任责编的唐翼明先生的新著《时代与命运》,这本书可与《巨流河》比肩,还有诸如《车头爹,车厢娘》、《前尘昨夜此刻》等数十册。这一年用来购买书柜、书籍、报刊的支出又逾万元。
这一年写过近百篇文字,从6月份开始在韩素静老师的团队里和大家一起读书写作开始算起,共写了70篇文章,平均每周两篇以上。这一年在《班主任》、《师道》杂志、《教育时报》、《语文报》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面对一个充满矛盾并痛苦挣扎的灵魂》、《为了最终的自由,请给最初的自由》、《万物各成其美,众生各烁其辉》、《教育,开心智格外重要》等18篇。
这一年,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我参与学校两个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对教学策略和学校管理策略进行系统研究,这一年,我开始在曹洪彪老师的新概念快速作文团队里参与全国第一套十二年制作文系列课本的研发;这一年,我在韩素静老师的工作室里开始了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们共读共写共成长的教育之路;这一年,我在自己的教室里开始带领孩子们读名著、写书评幸福共成长的书香班级建设。这一年,我在濮阳市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中语文)中,获得优质课一等奖,被濮阳市教育局、濮阳市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授予“濮阳市教学标兵”称号;这一年,我参加第三届全国百佳语文教师评选活动,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称号;这一年,管理实验班成效显著,被学校考核为“A”等,授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被教育中心评为“师德先进个人”。学校宣传报导工作、年级管理工作、党务工作、教研组、备课组工作都能按规定完成,未用深心,也无建树。
近几年来,萨特晚年的感慨总促使我反省人生的真义。萨特在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说:“我这一生名誉、金钱、地位全都追求到了,可是,等拥有了这一切之后我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没什么意思”。我也越来越感觉到,所谓荣誉云云,真正是连身外之物也算不上的。因为,你要追求世俗的荣誉,就必须让自己符合世俗的标准,所以,我只是努力去做好自己认为应该做好的事而已,决不再刻意去追求证书和荣誉——当然,我也不拒绝实至名归的荣誉。
这一年的暑假,我携妻儿去武夷山的清流中泛舟,到鼓浪屿的海滩观海,去云台山深处揽胜,行读天下,融入自然,亲近山水,休憩心灵。
这一年的暑期,我被濮阳市教育局选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在武汉的一个月,我坚持每天哪怕至夜深也要完成当天的学习日志。在二十七个日日夜夜,我聆听着、阅读着、行走着,也思索着并记录着,有时候实在太困倦,倒头就要睡去时,想到泰戈尔在诗中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又想到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华师不会留下我的影子,但我已经来过。来过了,就要留下印痕,于是就留下了40000字的江城日记。桂子山上的香樟林里,我有幸结识了文采风流、思想深邃的谭邦和先生,认识了书法家陈龙海教授,当然,还有和我共度武汉酷暑的那么多值得留恋和珍视的朋友们。
10月底,在职称评定最硝烟弥漫的日子里到新乡去,在百泉古镇,观摩学习了河南省本年度的高中语文优质课第二组的比赛。12月底,在油田二高观摩教育中心高中语文年度创新课,并做了大会发言。总结自己的评课发言,今后应该走向细节,走向深邃,减少顾虑,向专业更深处击楫漫溯。
1977年,农历蛇年,我一岁,来到这个世界;1989年,蛇年,我12岁,开始离开父母独自负笈求学;2001年,蛇年,我24岁,大学毕业,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2013年,蛇年,我36岁,开始想明白了自己的人生到底应该做点什么事情。36岁,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随便“年少轻狂”的年龄了。古人40而不惑,36岁,我逐渐看清人生的真相之后,我逐渐明白自己该做点什么事情之后,我还是对此人生有太多的念想,我承认自己还是不能够通透,还是不能够真正的“放下”,不敢以“大隐隐于市”自许,更没有隐居山林的勇气,反而更加眷恋红尘里的生活,反而有一种更加急迫的有所建树的冲动——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本就是俗人。那位能诗能画能乐,充满家国情怀的李叔同,三十八岁就决定放下,毅然出家,也是因为看透了吧?可是在他写下“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悲欣交集地圆寂的时候,这“悲”中是否有一点点离人生太远的憾恨呢?
昨晚朋友小聚,今晨宿醉未醒。睁眼惊觉,日色已暖,2014 年的阳光正打在我的身上,习总在新年献词里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起床到小区旁边的菜市场里走走,也许是天生的农民的情节,我喜欢在热闹的年集上看农人们为仨瓜俩枣与小贩讨价还价,我喜欢看满脸沧桑的父亲为家中等待的乳儿细心地珍藏好一串冰糖葫芦,我依然眷恋这鼎沸的人声,我依然热爱这红尘人间。
岁暮苍山远,年来日色新。有味道不得,来日遮前尘!
但愿,未来,能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更稳健的行走,走在关注一己生命质量的途程上,走在关注众生生命成长的田园里,走向关怀人类民主平等与尊严的大时代,走向人生有尽追求无穷的岁月深远处……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