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彩信促我学习 帮我提升
很多博友把教育彩信形容为掌中宝典、锦囊妙计,可她对我而言更像一位挚友,促我学习,帮我提升。
说来惭愧,去年糊里糊涂地成为了教育彩信的特约撰稿人,就凭我这高中学历的这点水平,记记孩子成长的流水账还算凑合,如果每周坚持给教育彩信供稿——那实属赶鸭子上架。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竟然一口应允下来,可在后来的供稿中我才感到自己文笔的拙劣,尤其在儿子升入初二放手后,更是无米下锅了。老公说我写出的文字不接地气,儿子笑我他的形象可以随我的情绪任意伸缩,情绪高涨时会拔高儿子的形象,情绪低落时会将儿子贬至十八层地狱,虽然知道他们的话都有些夸张,可要想为众博友提供育子经验,自己确实到了该充电的时候了。
教育彩信促我学习。带着功利学习虽然不被提倡,可有时也会由压力变为动力。我越来越喜欢阅读教育类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初中三年早知道》、《魏书生与父母对话家庭教育》、《和儿子一起成长》、《青春期,妈妈说给儿子的悄悄话》、《陪孩子长大》、《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爸爸的唠叨》……都成了我的柜中书、案中宝,撰写读书笔记,汲取育子经验,慢慢地我有了写作素材,再加上我遇到问题及时与儿子沟通、虚心向儿子请教,同事的交流、朋友的咨询、博友的留言、亲子间的沟通都成了写博的话题,写出的博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性逐步增强,博文屡屡被教育彩信采用。同事和博友夸我勤奋、爱学习,其实我是不敢辍笔,我担心一旦停下来自己的脑袋会生锈,每周我都主动要“作业”,强迫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我深信历经风雨见彩虹。
教育彩信帮我提升。在供稿期间,我也曾遇到过难题,很多时候我对约稿的题目不理解,有的甚至闻所未闻,写博一度陷入迷茫。对我而言,写博是件轻松愉悦的事情,书写自己的心情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定格生活的温馨瞬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任由文字随心舞动。供稿则要受到约稿题目的限制,是写命题作文,像“提升记忆力”、“自卑心理”、“审美”、“自理能力”、“孤僻”、“顶嘴”、“冷处理”等话题还好说,都是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当遇到像“蛋壳心理”、“非语言方式”、“质疑”、“心理闭锁”、“情感语言”、“换个脑袋”、“早恋地雷”等题目时,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这些字眼都搞不清楚,更别说下笔了。此时,网络成了我最好的老师,遇到不懂的字眼咱就去百度。其实很多题目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其中的行为也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比如:蛋壳心理就是只听表扬和鼓励,听不得批评和教育,外表看似光滑,内心极度脆弱;心理闭锁则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少或不愿与人交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表现出焦虑和烦躁,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表现的猥琐而自卑;质疑则是提问、辩解;非语言行为也就是我们常用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行为动作,一旦了解了其中内涵,再写起来也就更贴合实际了。刚开始我是将自己的育子经验整理成博文,随着对儿子的放手,我的文字也由经验介绍变成了学习心得,我感到此时的博文也不敢再称之为“育子札记”了,充其量是将自己的体会与博友进行交流,所以我将博文归类改成了“取长补短”。
要说校讯通让我养成了阅读、写博的习惯,在写博的过程中,我不得我提及中华家庭教育网和河南家庭教育志愿者群,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家庭教育志愿者,有幸参加过几期家庭教育沙龙活动,他们的育子理念逐渐改变了我:淡化孩子的分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避免家长焦虑的传递、把早恋当早练、关心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提升自身的育人素养,还有“无为”老师的每日分享都如绿色有机养料一般为我的博文添光增色。
长期养成的阅读和写博习惯,不但让我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家长,还对我的工作大有帮助,与女工姐妹分享育子宝典,帮班组同事撰写总结材料,提交各种发言提纲、心得体会,宣传报道更是风生水起,一切与写有关的事都变得那么得心应手。同事羡慕我工作的顺心、育子的优秀,每每向我取经,我都笑着说——来校讯通,读教育彩信,锦囊妙计任你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