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接过革命先辈的旗帜《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 2017-03-16 10:46:10 作者: rapoo

接过革命先辈的旗帜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晚上八点,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一台的《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

节目开始了,我喜欢的TFBOYS出场了,他们美妙的歌声让我陶醉。伴随着他们的歌声,三位主持人撒贝宁、董卿和何炅上台了。首先撒贝宁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红军柳的故事。

那是80年前的一天,红军经过漫漫的征程,来到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红军队伍中有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候德明,他家是湖南的,从老家出发的时候,他折了一根柳条拿在手中,之后他就一直拿着。他跟爸爸妈妈走散了,一直是红军的叔叔阿姨在照顾着他。走到四川,他得了重病,红军叔叔只好把他留在草原,留给藏民。他把柳枝插在了草原上,柳枝长成了柳树。80年后的今天,柳树非常茂盛,大家都叫它红军柳。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就像红军一样。两万五千里长征,放到今天,如果我们每日走8000步的话,那我们必须走上七年才能走完。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也要走好自己的长征之路。

在接下来的课堂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两个故事,一个是胡正先爷爷的故事,一个是贺炳炎将军的故事。

99岁高龄的胡正先老爷爷,讲述了长征途中通信兵的故事。他们每天背着通讯箱联系部队、联系战友,保证打胜仗,在没有汽油、柴油维持电台发电的条件下,他们想了各种土办法给电池充电,用盐水泡锌皮,用提炼的猪油和牛油等土方法让发电机工作。有一次遭遇敌人袭击,胡爷爷不幸摔下山沟,脖子上挂着的两节电池不翼而飞,他摸到了粮食和金条,但他毫不动心,他专心致志找电池,因为电池是他的武器和生命。胡爷爷一生就坚定两个信念,一个是“跟着红军走”,一个是“为国家尽个人的力量”。

听了胡爷爷的讲述,我被胡爷爷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所感动。长征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被克服,所有的困难都会被信念踩在脚下。听了胡爷爷的故事,我内心充满了力量,我暗下决心,要学习长征的精神,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准目标,有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贺陵生讲述父亲贺炳炎将军的故事,让我很是震撼。贺炳炎将军被毛泽东称为“唯一一个不用敬军礼的将军”,他被子弹打碎右臂后,需要截肢,当时医院都转移了,没有医药,没有麻药,贺将军被绑在木板上,嘴里咬着毛巾,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用木工锯子用了两个多小时完成了手术。我们平时手指被割破都会感到很痛,两个多小时,用木工锯子锯断胳膊的疼痛,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

贺炳炎将军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长征路上红军面对困难的勇气。战争年代,勇敢是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现在,勇敢就是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学习红军长征的拼搏和勇敢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困苦,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作为一个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小学生,一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发奋读书,接过革命先辈的旗帜,用长征的精神去征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为祖国的强大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