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有必要
不少孩子进入初中后语文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错别字频出、句子不通顺、语言贫乏、回答文不对题等。老师对此感到头疼,抱怨学生基础不牢。孩子又要学新课又要补漏洞,也焦头烂额。因此,不要等到孩子进入初中后才真正重视基础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在小学阶段咬文嚼字、夯实基础有必要。
从哪些方面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呢?
一、课本上出现的字词要牢固掌握,勤查字典、词典,与错别字打一场攻坚战。容易错的字多是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等。书中的字词要温习巩固,准确掌握音、形、意,能正确区分和运用。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辨析,揣摩词语含义,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成语。古诗词默写出现了错别字要认真纠正,达到准确无误。同时,要加强古诗词背诵积累。平常的书写就要做到正确、规范、整洁、美观。
二、掌握缩句、扩句、仿句的方法。缩句就是提炼句子主干,要注意保持其完整性。扩句就是丰富句子内容,要注意不改变句意。仿句,要力争句式、内容、修辞、立意的一致性。初中的仿写、续写就是小学仿句的升级版。
三、学会病句修改。病句修改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判断题出现,判断是否有语病,或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修改病句。一般来说用增、删、调、换进行修改。此题是经常丢分的题,有必要弄清病句的几种类型。尤其要注意用词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顺序不当、关联词语错误等类型的病句。修改的时候坚持一个原则: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多就少改。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符号正确。
四、学过的内容要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对课本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要了解。不妨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书中重要人物,列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这也是在积累写作的素材。
五、为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要引导孩子学会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准确理解题干。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要点答全面。答案有的就在文中,有的需要筛选后进行整合,有的需要深入思考来归纳,总之,要带着问题多读几遍,读懂读透,表述尽量完整准确。
小升初是一个转折,也是一个提升。要顺利上一个高度,首先要把基础打牢固。所以,孩子进行拔高训练的同时,咬文嚼字也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