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方块形状,是书写艺术的形式。通过表行来传达一种表意的方式。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寄寓着丰赡的精神情怀,是历史的符号,是精神的符号,更是创造未来未知的智慧源泉。
从仓颉伏羲造字,延至甲骨文籀文钟鼎文,真草隶篆行,发展到宋代,雕版印刷术。将汉字的方块形定格。
事实上,宋体字是因为在宋代得意钦定和流传而得名,宋徽宗赵佶耽爱作画写字,笔法瘦细峭尖、硬朗刚直的书风称为瘦金书,秦桧为取悦皇帝,刻意模仿,有了仿宋字之说。这只是宋体字在演化发展过程中的嬗变。究其源流,是唐代的薛稷,薛稷(649~713),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字嗣通,汉族,蒲州汾阴人。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 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书法作品有《中岳碑》、《洛阳令郑敞碑》、《信行禅师兴教碑》、《升仙太子碑》、《佛石迹图传》传世。
薛稷,也许你鲜有少闻,他的祖父薛收是唐朝智慧股肱,画悬凌烟阁。他的外祖父魏征的书法也是著称当时。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薛稷有了创新书法艺术的条件。他穷学忘倦学习褚遂良的《闲居孤树赋》,临摹不辍,撷取褚笔风骨,有 “风惊苑花”, “空实达度”的特质,世人称“买褚得薛,不失气节”。薛稷不仅擅长书法,善于创新,娴熟绘画,米芾对薛稷崇尚有加。
薛稷创始宋字,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广况的学术,弥久愈酽的艺术氤氲。
汉字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抹不去的文化基因。
记住宋字,就记住唐代薛稷的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