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上要轻视,战术上要重视
10月28日,校长开会时就告诉我们下一周要举行期中考试,今天正好看到这一期博谈客论的题目正好是聊聊考试那些事。
一提到考试,有些人就头疼,害怕,根本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如何胸有成竹地参加考试呢,下面我就谈谈如何让自己不惧怕考试,在考试脱颖而出吧。
平日里
一.功夫用在平时。
“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读口生。”这句俗语就是告诉我们大家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天天练习,尤其是学习坚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优异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你每一天扎扎实实地学习,来自于你每一节课认认真真地投入。
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的时候,不要浅尝辄止,要真正弄明白,总结规律,真正消化透,把有联系的知识或是一单元的知识点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系统化,完整化。基础知识必须打扎实,知识迁移,能力训练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防止吃夹生饭。
三.建立错题集
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要善于把自己的错题整理,并分析原因,学生有错题本,老师也可以把平时学生容易错的知识点整理,这样有的放矢地整理,对大家百利而无一害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一会儿,你觉得记住了,但是要不了多久就会淡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考试前
一.要正确对待考试,保持良好心态。
一到考试就高度紧张,睡不着觉,或者根本就不在乎,考好考坏无所谓,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是不对的。应该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是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检测,又是意志的磨炼。平常心对待,准备好考试用的笔,橡皮,三角板,圆规等一切学习用品。
二.科学使用大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考试前几天,加班加点,开“夜车”,弄得精疲力尽、心力交瘁,不仅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反而影响身心健康。要科学地使用大脑。比如,读书、写字和适当运动相结合,语文、数学和英语交替复习,边读、边写、边听,综合复习,同时也要保证适当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及合理的饮食。
考试中
一.审题,解题要细心
考试时要认真读题,不要一看到题目觉得这题平时做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写上了答案,必须读题目要求,然后再动笔,做题过程中要谨慎。
二.先易后难,仔细推敲。
要沉着冷静,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先易后难,考试的内容你觉得容易别人也觉得容易,因此遇到容易的题不要忘乎所以,要细心谨慎;考试的内容你觉得难别人也觉得难,因此遇到难题不要轻易放弃,实在做不出来的,就放弃,量力而行,赶紧检查前面的,争取把错误降到最低。
三.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整洁的卷面,端庄的字体,给老师的感觉很好,尤其是语文考试,字体很关键,不要认为题目很难,不会,干脆乱写一气吧,考试中活题很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所以字体要始终如一,不要勾勾抹抹,涂成黑疙瘩或者擦个窟窿。
四.答完题要仔细检查。
做完题后,还有时间,不妨从头到尾再检查一番,看看抄错题了没有,单位名称带了没有,语文标点符号加了没有。千万不要做完题目就东瞅瞅西看看,反正就是不看卷纸。
考试后
一.认真分析各科试卷,找出丢分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在听老师讲评试卷时要特别注意自己做错、丢分的试题。老师是如何分析解答的,自己为什么会错,查漏补缺,吃一堑,长一智,如果能从做的错题中得到启发,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成绩就能有较大的提高;有些题目在考场上没做出来,考完后都恍然大悟,就认为这些题目是不小心做错的。事实上这种情况正说明你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要再练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正确评价自己,和老师家长交流沟通
与自己的过去比一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要紧盯着自己的排名,要学会分析进步和退步的原因,可以找班主任谈谈心、听听他对你的分析和建议,因为他是最了解最关心你的人;也要和家长谈谈,把你的考试成绩以及对成绩的分析和认识告诉他们,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因为他们是最爱你的人,不要总是报喜不报忧。
总之,建议老师和同学门采取“战略上要轻视,战术上要重视”的态度。作为学生不要太在意考试成绩,只要自己有进步,就应该感到快乐,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要只看分数和名次,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孩子们身心愉快地学习、成长和分数、名次相比,孰轻孰重呢?
不希望悲剧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