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档案
学生小洁,女,现在初三学生,她去年转入我班,是个看起来特别文静的女孩,到班级半年以来,和本班学生交往的也不多,课下她会去找原来的伙伴,周末一般也和原来的同学玩。她成绩中上等,是个留级生,在高一上了一个月,说是听课太吃力,想继续回初三复习,她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很严,爸爸很和蔼。她在家很任性,和父母的关系很僵。平时喜欢在学校,不愿回家。
二、相关事例
入校第一周,妈妈不让她带手机入校,她告诉妈妈手机丢了妈妈不相信,质疑了她,她认为妈妈不信任她,很生气。
三天后,我上课时,她在玩手机,课下我调查了其他同学有关她手机的事情,她知道后,在作文里说所有人都不信任她,我回信作了解释。
周日晚自习,她到校很早,却没上晚自习,也没请假,后来说是去了原来的同学家。以后好几个周日都是如此,亲戚批评她,她把自己关进家里,谁也不理。
年假里,她的手机又拿出来了,说是原来同学忘记还她了。妈妈问她是不是谈对象了,如果谈了,妈妈可以接受。她说没有。妈妈把手机收回。
开学时,她又买了新手机,妈妈问她,她说是同学的,并且一直带在身边。妈妈让她辍学外出打工,她坚决不去,说如果不让她上学,她会去死。
上周日没上晚自习,又说去同学家了,她说的那个同学,去年已经结过婚了。
昨天午饭间,请假说要外出拿药,有人遇到她骑车与同学一块说笑着去大街。
平时在班级表现很好,很安静,也可以认真听课,做作业。
三、我的困惑
1、她成绩不算太好,校园里让她留恋的是什么?
2、她如果在恋爱,(妈妈怀疑的那个男孩不在我校),为什么不愿外出打工,那样岂不是更方便恋爱?
3、她明明知道是自己在撒谎,为什么还要委屈的说大家不信任她?
我试图和她拉近心里距离,很平等的和她谈话,但她对我说的话也几乎和对妈妈说的话一样,有些明明是在撒谎,她却偏说是别人不信任她。请教各位老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我怎么样才可以走进她的心灵?
如何走进她的心灵----案例分析之我见
河南省虞城县实验小学 张春芝 476300
一般情况下的女孩从小到大一直都会很乖巧。可是上了初、高中后,有的女孩越来越不听话,还到处跟爸妈对着干,简直像变了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心理专家提醒,女孩的变化是因为进入青春期,而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心理特点就是逆反心理。
案例中提到的小洁,也就是这样。
从案例的讲述中,我认为:女生小洁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和自我主见,表现在她喜欢校园这样的环境,不放弃学业,而且她急需有自己自由的空间。
孩子留恋校园,不愿意外出打工,还一直用撒谎来反驳大家对她的不信任,我认为小洁她在这种纯净的空间里可以找到自己的自由;能够受到教育,提高素养是她维护她自尊的重要方法。为什么会导致如此?
一、女孩青春期心理特点
女孩进入青春期以后,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会成为她们重要的心理倾向。特别是女子身上的那种细致、母性,会在青春期的女孩子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小洁的手机事件和不放弃学业的情况看,这个女孩子很渴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内心有着极强的渴望独立、渴望受关注的心理。对家长和老师对着干,对成人的教育也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
我想造成如此原因的不外乎家长过多地过问孩子的生活,过多地控制孩子的生活方式,以期待孩子能按照大人的心理轨迹成长。以至于造成了孩子长大后,对父母这种教育方式的反感、抵触。
孩子只所以留恋学校,可以从她是一个中等生的情况考虑,这样的孩子既不是老师心中的宠儿,但他们也不至于受到老师的批评。作为这一层次的孩子,可以说是受老师忽视的群体,他们在学校有着极大的自由空间。在这个孕育知识的乐园里,他们不会受到歧视,更不容易受到自尊的伤害。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尊心及渴望倍受关注的心理,督促孩子小洁留恋着校园。
孩子维护自尊,需要关注,并不是因为我们成人对他们有着过多的过问或指导,而是他们需要在一个平等的环境里,像成人那样受到尊重。所以当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教育孩子的时候,处在青春期这个时段的孩子已经对此产生了反感。所以教育总是无效而终。
二、还给孩子心灵的自由
为什么要这样说?
当孩子出现了不合乎我们成人眼里的不符合常理的情形时,总是在不调查、不研究的情况下,就妄下断言。
在案例中就是这样。小洁的手机事件,孩子的母亲怀疑是因为孩子谈恋爱了,才不肯交加的。虽然母亲允许孩子谈恋爱,但是对于已经是逐渐走向成熟的孩子来说,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是父母违心的话,说出真相,只能让父母找到更好终止他们这种关系的捷径。所以,这种不明智的做法,只能让孩子退避三舍,谎上加谎。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不可能不担心孩子的问题。但是我们能不能真正俯下身来和孩子谈谈,谈谈我们这个时候的故事,谈谈对友情、爱情的认识……让孩子在故事中感悟自己的认知。还有什么能比让孩子自己感悟出来的道理更让人深刻的呢?
既然是要治疗心灵,就要用平等的、诚挚的态度去医治。还给孩子心灵上的自由。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作为家长,主要是要改变沟通的方式及话题,学会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学会在孩子的言谈中正确引导、教育,以弥补孩子此时因逆反心理所造成的缺憾。
作为教师,建议老师读一读《赢在此时--青春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这本书,多了解一些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与途径;同时,要注意有意开展一些关于青春期方面话题的讨论、调查,让孩子在自我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认识;此外,还要注意对一些,特别是这方面的问题的处理要公开化、公正化,引导化。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是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方式。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是不可行的。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认为顾泠沅前辈的那句话对我们一定会有很大启发:做教育其实就是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