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的纠缠不清的语文情结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3-29 10:52:44 作者: rapoo

我的纠缠不清的语文情结

老师《如果我是语文教师》,触发很多感触,可能是渴望交流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我们会去寻求同感,此时,我很切近的感受到这点。回顾长长的语文学习路,每节课都怀了一种热切的期待,尤其是经典美文,名家名篇。小学时读《桂林山水》,那种对美的感受美妙得无法言传,期待语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同游祖国美丽河山,然而,当我们那矮矮的、胖胖的满脸和善的语老师如磐石般稳稳的立于讲台上时,我知道我的期待只是一个美梦,于是,梦幻似的课堂,我游走,笔下,无奈的记下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老师反复强调的颇为实用的东西,其实心情沮丧到极点,觉得一篇美文如此便放过,太可惜,于是偷偷在课下一遍一遍读,而且不敢放声,似乎是在保留一个小小的仅属于自己的秘密......遗憾、期待一直在内心冲突。
中学时,课本编得很好。我喜欢晨读,喜欢自由自在地读书后附的古诗,然后象儿时在家时那样背下来,背完后意犹未尽,一遍一遍品读、咀嚼,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令人神往,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引发对大自然无尽遐思。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令人敬重之际,又感伤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奈,充满历史的沉重感,与同学背《木兰辞》,一男生颇有创意的改编做:“唧唧复唧唧,猫眼睁大矣。看见小老鼠,立刻扑上去。”声情并茂的演绎,令人捧腹。对《木兰辞》也顿生探究的兴趣,对古文也开始咀嚼,即使有些生吞活剥的味道,总能不厌其烦地背会,而且强迫自己去记住,生怕会忘掉......
高中老师很学究,每节课讲台上必放两大摞参考书籍,戴一副大眼镜,低了头忙忙地寻,我们也茫然,不知他要找什么。课堂极无趣,便与同学传纸条交流,当然也有很多是互相打趣的内容。后来同桌忽然开窍,偷拿了她老父亲的名著来读,因她家书极珍惜,让人不忍翻阅,所以每节课便拼了命的看,《双城记》《莎士比亚戏剧选》等走马观花地看,有喘不上来气的感觉(赶紧还书要紧)。背东西的愿望降低了,只背了《孔雀东南飞》、白乐天的《琵琶行》,其次是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触及自己,至今不忘。晨读都用来读英语,那时有一个愿望,希望学好英语读原著(只是至今仍没实现)。语文学习就此缺了很大的一块,因此,高考语文也幽了我一默,只勉强及格。但命运偏偏弄人,鬼使神差,让我后来又进了中文系,我苦笑:从此,我便跟语文彻底纠缠不清了。

(敬转)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周国平

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
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那么,答案就有了。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第一贵在坚持,养成习惯,第二贵在真实,有内容。写日记既能坚持又写得有内容,即已证明这个学生在写作上既有兴趣又有能力,我会保证给予优秀的语文成绩。
我主要就抓这两件事。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当然要让学生写作文,不过,我会采取不命题为主的方式,学生可以把自己满意的某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交上来,作为课堂作文。总之,我要让学生知道,上我的语文课,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我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据我所知,我的文章常被用作这样的范文,让学生们受够了折磨。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这样一份卷子来考我,是我写的《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我真不知该如何解答,只好蒙,她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几乎不及格。由此可见,这种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是多么荒谬。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