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给“马虎”的同学:
“马虎”并不代表一切,这只是自己原谅自己的一种托辞,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所以一定要克服所谓的“马虎”,做到:一、认真;二、仔细;三、严格。这样做,就可以将自己所谓的“马虎”克服掉了。(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377850&tempid=0.982495320091699)
这是一次给这些同学的寄语,因为在与学生聊起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说法,无论是做错了,还是成绩不理想了,“马虎”、“粗心”成了他们理所当然的理由。
并非排除这种可能性,只是更多地却并非因为这些,而是因为自己的一种学习的态度。记得好多人一起探讨时,包括老师和学生,都曾说过“中招试题不难,就是不得分。”为什么呢?呵呵,其实很简单,自己小看试题,高看自己了呗。既然已经确定了这种心态,那么还会认真的去答题吗?相信不会吧。不过,事后,理由却只有一个——“精心”。
呵呵,似乎家长与老师也已经习惯于听这样的言语,习以为常了吧,也就不去过多的追究了。然而,正是这种对所谓的“粗心”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得“粗心”也便成了最好的“挡箭牌”。
这些包括一些学生的原因在内,因为他们没有将这件事的真正责任落实到自己的身上。同时,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也许并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没关系,下次细心点儿。”我们的愿望都不错,但事实呢,恐怕并不乐观吧。
应该让孩子们意思到这种危害,一个小数点的位置改变,便有“差之千里”之别。合同上的一字之差却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某报纸曾报道,乌鲁木齐挂面厂曾在日本印刷10吨挂面包装袋,由于图纸设计者和审批者的“一点之差”,竟将“乌鲁木齐”印成“鸟鲁木齐”,致使包装袋全部报废,16万元巨资付之东流。这是多么大的区别呀,也许现在孩子的一字之差,一时之“粗心”,引发的仅仅是一两分的差别,那么这种习惯常此下去,损失的恐怕不止几分的问题吧?
西方有这样一段民谣:“一个坏的马掌钉毁了一个马掌,一个坏马掌瘸了一匹马,一匹瘸马摔伤了一位国王,一位受伤的国王输掉了一场战争。”也就是说,小事情通过不断放大可能对未来造成巨大的影响——后人将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
让孩子勇敢的承担起“粗心”的后果,担负负起这份责任,调整自己的心态,“粗心”要不得。
处理“粗心”的问题,也不能一味的批评,毕竟孩子们也会意识到这种错误的。我们需要给孩子适当的方法,找一下可能的原因:
一、身心疲劳;
二、心不在焉;
三、压力过大;
四、学习习惯;
五、理解错误;
六、……等等。
找到根源,对症下药,让孩子早日摆脱“粗心”带来的失误,也让孩子学会从本质找原因,而非一句“粗心”。
“麻绳爱从细处断,漏洞多自粗心来。”别让“粗心”成为自己一生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