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意图:
在学校,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爱吃零食、贪吃零食。每天上学或放学的时候,校门口两边的小摊上便挤满了买零食的学生。而这些小摊位上的零食大多属于三无食品,无质量保证,严重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并且影响了校园的卫生工作,每天早上刚扫干净的校园,一下课教室里、水泥道、连廊上、楼道里,糖纸、饼干纸、包装纸、奶管随处可见。尤其是一部分学生,整天零食不离口。上课时,他们趁老师不注意常拿出零食来吃,教室里垃圾常被扔得满地皆是。学校多次重点开展治理活动,班主任在班会上也再三强调,可是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总忍不住那些零食的诱惑,还是“搞地下工作”,情不自禁的在校门口停留偷偷的买,偷偷的吃……。
如以下片段:
正在上数学课,有学生汇报:“老师,任**在吃瓜籽。”放眼望去,地下已经不小心掉下了不少瓜籽皮。这孩子,真是的,既扰乱了上课纪律,又影响了班级卫生。
“报告!杨**、张**、王**又买零食吃了。”
才教育完任**,刚在办公室坐下,又有学生前来“汇报”,我心里顿时火冒三丈。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在校吃零食,在周一的学生集会上,政教主任还着重强调了这一点,班会课上我也加以了强调,可过了不到两天,竟然又有学生违反纪律。
快放学时,我对那几位同学提出批评,没想到他们又说出一大串“同谋者”,气得我在课堂上拍了桌子。我从来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看着同学们害怕的表情,我想这一次肯定能杜绝买零食的现象。
三天后,在教室里,我又发现了几个小食品的包装袋。不用问,学生的老毛病又犯了。看来,只靠批评解决不了问题。
二、分析原因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在物质上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出生,就集万般宠爱于一身,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是家庭的焦点,家长像宝贝一样的供着,为了孩子的小小要求,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千方百计地加以满足,过分娇惯孩子,一切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孩子要吃什么,就买什么,包装新颖、形形色色的小零食在学生的书包中、口袋里……随处可见。久而久之,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
2、我校属于新建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有进城务工的、小商小贩的,家长忙于生意无暇精心照料孩子,经常给零花钱,而学校周边有很多的不规范的摊点,很多学生上学、放学时喜欢购买低廉的小零食,这些零食大多属于三无产品,无质量保证,严重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三、教育策略:
1、利用班会课开展“吃零食好不好?”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开展“吃零食好不好?”的辩论会和“向零食说‘不’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列出常吃、乱吃零食的弊端,让他们明白常吃零食多身体健康的危害。
2、结合一些具体事例,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不要吃零食,少吃零食,让学生明白吃零食对人体健康发育的危害,让小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吃零食的坏处。经常询问学生的饮食改变情况,发现有进步,应及时表扬;反之,要给以适当的批评,帮助他们克服吃零食的习惯。
3、教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帮助学生改掉吃零食的坏习惯。不管家里钱多钱少,不能子女敞开口要钱就给,更不能动辄用金钱“许愿”,决不能让孩子拿钱去大肆挥霍。给钱正是教育的好时机,该给则给,不该给的就坚决不给,决不能迁就溺爱孩子。这样,从小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克服乱吃零食的坏习惯
4、适当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发现吃零食的第一次警告批评,重复犯错则要求把零食拿出来没收或小组成员共同分享。
四、预期目标:
1、让学生懂得吃零食和乱扔垃圾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杜绝乱吃零食、乱扔垃圾现象;
2、约束学生在校内、班内乱丢食品垃圾的习惯,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五、实施过程:
与办公室的几位老师进行了商讨,一致认为对学生的这种行为除了开展各项活动严格教育外,还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必须从源头上杜绝学生的这种行为,控制他们平时的零用钱,教育督促他们怎样正确使用零用钱,使孩子们慢慢改掉这个坏习惯,
1、充分发挥校讯通的力量,与家长交流沟通。我及时通过校讯通把孩子的现状告知家长,互相交谈,交换看法,让家长应有目的地控制给孩子的零花钱,这样就能使孩子做到不该买得不买,不该吃得不吃,能有效地控制吃零食。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家长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及时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2、利用课余时间以拉家常的形式和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一天里的饮食情况,适时对家长建议给孩子准备好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接着搜集一些资料对学生本人进行教育,如小摊上的的食品属于三无食品,卫生也没有保障,对人的话身体危害很大,而且在校吃零食不文明等,……让孩子明白吃零食对人体健康发育的危害,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吃零食的坏处,然后提出具体要求,发现有进步,及时表扬。
3、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的监督、指导与表扬鼓励功能。在班级里,我成立了零食监督小组,每组的1号为监督员,大家互相监督,发现吃零食的及时举报,而对坚持一星期不吃零食的孩子及时表扬鼓励,并予以加分,且以校训通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告知,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中。
4、借助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力量。针对吃零食影响了班级卫生,结合卫生流动红旗评选的教育契机,及时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卫生教育。并且加大奖励机制,如果班级里取得一次纪律卫生流动红旗,集体组织郊游一次。
六、工作成效:
如今,我班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教室的清洁卫生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基本上杜绝了上课乱吃零食,随地乱扔垃圾的不良现象。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并且格外珍惜班级的荣誉,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在学校的纪律卫生流动红旗评选中,多次连续获得纪律卫生红旗。
七、效果反思: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为此我们教育者就要通过各项活动进行教育,对于好的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同时还要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那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给孩子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其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