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发现自己的一个脚趾头变青了,不痛也不痒。家人建议去看医生,医生观察后的结论是:脚趾头坏死,必须马上截趾,否则会感染其他部位。第一个脚趾头截掉了。
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人脚趾头也变青了,没办法,也截掉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脚掌也变青了,医生要截脚,截脚不行啊,成残废了。
只有到大医院看看,到大医院,经过专家们会诊,结论是:袜子掉颜色。
这个故事就有一点像我们做的“听课、评课”一样,不注重双方的感受,就下定论“坏死”。
我们学校观课议课活动开展一年多了,成立专门的观课议课小组,下面就谈一点我对观课议课一些粗浅的认识。
“观课议课”活动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一个质的飞跃,观课议课跳出了传统的听课评课的藩篱,由对一堂课的终结性评价过渡到对一堂课的发展性评价。观课议课是提高教师水平的一个良好举措, 观课议课对于老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使老师在不断反思、不断地总结中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观课的“观”不仅要用耳朵,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观课议课不是下结论,不是单纯地使听课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是解决问题,不断地对所提问题进行质疑,并且关注解疑问难的过程。
多关注:他为什么这样教?
他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我怎样教?
从中我能学到什么?
我注意到……
我发现……
观议课与听评课:各有各的目标追求、实用场所和范围。观议课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主体与主角。具有日常性、普遍性,一线教师主体参与是观议课的主要特点及意义和价值所在。
观课议课时不伤害教师,平等交流,直面问题,追求发展,观课议课不是万能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急功近利,谁也不能点石成金,观课议课仅是帮你打开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