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情境表演突破直述句变转述句的难点作

发布时间: 2017-04-07 10:38:08 作者: rapoo

情境表演,突破直述句变转述句的难点

在这几年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练习题中多次出现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练习。所谓直述句就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句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看了很多的资料,改法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将直述句改为转述句时,首先把直接引用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改成第三人称“他”,把双引号(“”)去掉、把冒号(:)改为逗号,而其他词语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改变。在这项训练中,最难的是“人称”的变换,因为大多数同学往往不看句子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往往造成改不全面,语句不通顺,意思表达不清楚、模棱两可等错误。为了让孩子轻轻松松地掌握要领,下面就跟大家交流交流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人称变换的:

首先明白什么是人称。

第一人称有:我、我们。第二人称有:你、你们。第三人称有:她、他、它、他们、她们、它们,以及具体的名字、称呼等。

其次,在句子中画出表示人称的词语,看看这个句子中一共出现了几个角色,各个角色之间是什么关系。再反复读句子,看看主要讲了什么事。

1. 如果引用中只使用第一人称“我”的句子,如:李明说:“我一定要坚持每天读课外书。”

在进行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或“她”,去掉双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就行了:李明说,他一定要坚持每天读课外书。这是最简单的句式。

2、当引用中出现多个人物时,孩子们就乱套了,分不清谁是谁了。

第一种情况:

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这两个句子都是第二个人把话转述给第三个人。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分析句子,第一句中的“你”就是指“我”,“我”指的是说话的人——姐姐,第二句的“我”指妈妈,“你”指的是提示语的第二个人,即“我”。一会儿学生就晕了,分不清“你、我、她”了。改成了:姐姐说,你说得对,她就这样做。”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怎么办?我就让学生看看: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这个句子是谁对谁说的?姐姐对我说的,好,我就叫两个学生走上讲台,一个演“姐姐“,一个演“我”,然后,让姐姐把这句话说一遍。 我再让演“我”那个孩子说说:姐姐对你说的,这里的“你”是谁?“我”我马上在“你”上面写上“我”,“我就这样做”“我”是谁?“姐姐”,提示语就是姐姐,这里的姐姐可以用“她”,随即在“我”的上面写上“她”,然后让这个学生看着黑板,把这句话说给其他同学听,不说原话。学生就说成了“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第二句也用这个方法,表演后,学生改成: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我又告诉他们:有时候,适当的增加或删减词语也是必要的。为了句子通顺,这一句可以加个“让”字: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让我自己做饭吃。

第二种情况:小刚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去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小亮,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种类型是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时,我指三名学生上讲台,一个演“小刚”,一个演“小明”,第三个同学把这件事说给同学们听,在说的过程中明确:“你”指的是小明,“他”指的是小亮,并随即板书,然后看着板书说一说改后的句子:小刚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去公园去了,请小明告诉小亮,叫小亮不要等他了。为了巩固,可以多叫两组学生,或者让所有的学生当第三人,转述给别人听。

3、强化练习,一课一得。

专门抽出一节课,进行直述句变转述句强化训练。

1、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举一反三,基本上掌握了转述的基本方法。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