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三事”
◎多面手老爸
“子不教、父之过”这是天下父母都熟知的一句话,这说明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责无旁贷,他不仅是子女成才的要素,也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基础。我们不可只用这句话来责备自己教子不到,而更多的是要付诸于行动,把心用在子女的教育上,不可妄为。孟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这与孟母教子有方分不开的。从战国至今,孟氏已历七十余世,子孙繁衍至1500多人,每逢春节,他们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全都张贴“全家恪守三迁训,报国常怀七卷书”的对联,用以警示家人。我们教育子女,更要在德、勤、俭上下功夫,教育子女立身三事:厚德、勤劳、俭朴。
厚德,做人的准则。现代的新新人类,对于立德没有一个很准确的标准,有的认为讲点公德、做点好事就行了,不需要更多的在这方面下功夫。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不仅要立德,还要厚德,要在多方面做文章:比如爱国爱家、乐于奉献、遵守诺言、待人诚恳、尊老爱幼、讲文明、讲礼貌等等,让子女懂得厚德的重要性和特殊的意义,并且,父母要能身体力行地做出表率,让子女从小就能从您身上了解到厚德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过多的溺爱,过多的迁就,却没有过多地在德育方面更多的指教,这就使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种缺陷,成为“奇形儿”,要教育子女从小就不要骄傲自满、狂妄自大、损人利已、欺上瞒下、与世不恭,等等。如果一个人有才能,但品德很坏,他就会成为有害的人,有人说,缺智的人是次品,缺体的人是废品,缺德的人是危险品。一个人如果没有德,那他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准则,让世人诅骂。阿道夫希特勒,他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不汹酒,年轻时也未曾做过违法的事,但他缺了德,成了曾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德”,是一种看不见也没有应试的教育,但他却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一生,也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勤劳,做人的根本。勤劳,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却把他丢掉了。我们在教育子女上,就是要教育子女从小就养成一种“勤劳”与“勤奋”的精神,让他们认识到成绩的获得与“勤”是分不开的,现在子女小也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到,但我们要在“勤”字上做文章,教育他从身边事做起,学习成绩的取得要靠勤奋得来,生活的美满要靠勤劳得来,让他们认识到不“勤”则退,不“勤”则贫,不“勤”就不能成才,不“勤”就成就不了事业。人人都盼望成才,人人都羡慕成就事业,为什么有的人成了才,有些人成就了事业,有的就不能呢?原因有多种,我以为最根本的就是在“勤”的行动上,大凡事业上成功的人,都是立志又立行的人,而且克勤克俭,勤奋一生。毛泽东少年立志“改天换地,拯救中华”,并为此奋斗一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任职41年,领导中国人民砸烂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成为举世无双的伟人,这与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如果失去了“勤”,做什么事都懒得动手,怕苦、怕累、挑肥拣瘦、拈轻怕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他一辈子也成不了器。有些人认为自己先天条件不如别人,勤也没用,这是认识的不足,“勤能补拙”,只要下得了功夫,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梅兰芳6岁学戏,四句台词一个月没有学会,气得老师拂袖而去说“老天爷没有给你这碗饭吃”。梅兰芳从此下定决心,勤奋努力,“跟老天爷要这碗饭吃”,结果成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
俭朴,做人的标准。古人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即是讲俭朴的道理。有些人手头阔绰,不讲节约,生活讲阔气、摆排场,花钱如流水,这些习气对子女的影响很大,让他自小就有悖财自傲,挥金如土的陋习。家虽富有,但也要教育子女节俭朴素为本,如果不注意从小养成,金钱是可以花光的,财富是可以挥霍尽的,最终只能落个坐吃山空,千金散尽,倾家荡产的下场,以至走上偷、抢、贪的违法之路,也就谈不上成就事业了。在我们国家,只有那些勤俭执家,艰苦创业的有理想、有知识,成就了事业的人被崇尚和称赞,相反,那些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行为历来被社会所谴责,被大众所唾弃,你看那些贪官们喊着最动听的口号,却干着最无耻的事情,他们不讲节俭,用百姓的血汗钱吃、喝、嫖、赌,最终成为阶下囚。要让子女懂得父母的钱也是来之不易的,即便是有点积蓄,也是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发家致富与节俭是不可分的,有人说“节约是穷人的造币厂”。我们爱自己的子女,给了他们最美的环境,最好的条件,但不能忘了培养他们克勤克俭的良好习惯,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打上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烙印,教育他们从一分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的小事做起,积少致富,享乐一生。
我们都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所作为,但不可忘记自己要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教育他们立身三事,不要认为教育子女就只是老师的责任,老师给了他们知识,我们更要教他如何做人,我们要以孟母为榜样,在教育子女上多费心思,让子女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