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要把打腹稿培养成一种作文的习惯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4-09 11:02:34 作者: rapoo

要把打腹稿培养成一种作文的习惯

打腹稿,就是想作文。动笔之前,要首先依照“破题→选材→结构→技巧→表达”的步骤去想、去设计,在头脑中充分酝酿,对材料进行心智上的剪裁,理清基本的写作思路的过程,就是“打腹稿”。其实,我们每个人写作文都是要想的,即使是那些拿起笔来就写的同学,他也要想,只不过是他边写边想罢了。问题的关键是:有的人想得好,有的人想得不好;有的人会想,有的人不会想。一些作文写得成熟的同学,给人的感觉好像没有打腹稿,其实是打了的,只不过没有从理性上总结,没有意识到而已。

可以说,没有不打腹稿的作家。鲁迅写文章前总要“凝思默想”,这个“凝思默想”就是打腹稿;叶圣陶提倡写文章时必须“想清楚了再写”,“想清楚”就是打腹稿。腹稿的有无和是否成熟,决定着行文的速度和文章的成败。写作名家与高手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写作本身,而在于“写作之前”或“写作之外”的符合实际的“打腹稿”的工夫。因此,要想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独有的思维,我们必须学会打腹稿,并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怎样练习打腹稿呢?一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来做:

一、想→破题

破题就是准确地审题。作文必须符合题意,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既要受到严格的制约,又要展示出自己独有的文采。一旦出现跑题、偏题,将会“全功”尽弃。破题是成就一篇好作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破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抓“题眼”。“题眼”就是题目的眼睛,是题目中能够反映文章的主题,决定文章的内容,表明文章的感情色彩,甚至决定文章的结构和深度的关键词。所以我们说:“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心。

抓“题眼”的方法一般是由文章题目的特点所决定的。①题目是主谓句的,题眼在谓语部分,如“我又进步了”,题眼是“又进步”,要围绕着自己的再一次进步展开;②题目是动宾短语的,“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记住这一天”,题眼是“记住”,文章就要写清楚“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需要自己记住;③题目是偏正短语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不一样的美术课”,题眼是“不一样”,重点是写出这节美术课的特色。还有题目是个无修饰和限制的词,题眼往往就是题目本身或它的象征意义。如“目光”,强调了一种情感的交流,实际上是写人物的心灵情感。当然,作文题目的类型不止这几种,要找准命题作文的“题眼”,关键是要靠我们仔细研读题目,凭着自己的语感去体会、捕捉“题眼”。

二、想→选材

选材,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主要任务是怎样立意,用什么材料,它是打腹稿的主要步骤,解决的是作文的“灵魂”和“血肉”的问题。文章的中心融汇在具体的材料之中,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从中心的需要。凡是那些对表现中心思想有力的材料就选用到习作中去,否则就坚决舍弃。即使是新鲜、具体、生动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

一般说来,选材的打腹稿要注意三个原则:

①“熟悉”的原则。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最美的题材摆在你们面前,那就是你们最熟悉的人物。”因为熟悉,印象才深,容易附着自己的感情,更容易写起来得心应手,有话可说。

②“真实”的原则。真实是文章的生命。真实才合情、合理、可信。这里所说的“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确有其人其事,真实准确。二是艺术的真实,即故事是虚构的(如童话),但它真切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是典型的、真实的。我们平时的习作,最好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材料。只有这些真实可信的材料,才能表达出我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章才能打动人,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新奇”的原则。新奇指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获的材料。我们要力争能够突破常规性材料的思维定势,力求选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一是“新”在独具慧眼。如写《我的书香家庭》,很多同学选材不外乎是“我家人人爱读书”,“亲子共读”,“做成语接龙游戏”等。而雨丝儿的《我们家的三个“二”》却通过记述三代人的读书小故事,运用调侃的风趣语言,展示了一家人所传承的读书家风,给读者带来了清新、奇妙、风趣的气息。二是“新”在独运匠心。有时,我们可能对组织的材料举棋不定,这时,最好以我们的“匠心”度一度他人之“腹”,再决定材料的取舍。选材尽量选取那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如周子淇的《寻“人”启事》一文,小作者利用“启事”的框架,通过介绍被寻找对象“夏天”的热情似火、绿树浓荫、荷香淡淡等三个特征,赞美了夏天的美丽,读来令人拍案。如果采用直接的描写方式,其表达效果显然会大幅度的降格。这就是“文贵出新”的道理。生活中不是缺少“新与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平时要耐心观察,注意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新颖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贴近生活,才能够达到新奇习作,以文炼人的目的。

三、想→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如果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便会无所依附,灵魂也就无处寄托。结构是一篇文章的外观形式,花儿再美,无序地堆放只会给人以凌乱的印象,而精美雅致的花篮才能给人以有形有款的艺术美。怎样“想结构布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最简易有效的方法,应该是遵循“五段格式”来想。

1、记牢一个概念一篇正规的文章,自然分段至少要五段。只有五段或五段以上的自然分段,才能使作文页面布局实现错落美。

2、“五段格式”阐述

第①段(开头):【要点】想方设法重复作文命题。【作用】保证入题快捷并避免跑题。

第②③④段(主体):【写多件事的要点】每段写一件事(或一个人),材料要注意从不同角度选择,内容分布上务必做到“两详一略”(两个段落详写,一个段落略写)。【作用】“三”是个吉祥而圆满的数字,选三件事可以使文章的内容充实丰满;文章的布局也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第⑤段(结尾):【要点】重复照应作文命题。【作用】保证结尾紧扣命题,形成首尾呼应。这在应试作文中尤为重要。

3、如果是写一件事(或一个人),“五段格式”只要稍作变通就行了。第①⑤段要求不变,而主体段的变化是这样的:

第②③④段(主体):【写一件事的要点】按照事件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布局,每部分作为一段。【注意】由于记事文章的重点在于写清“经过”,所以,“经过”部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必要的自然分段。

“五段格式”不但适用于写人记事,而且在写说明、议论、摹景状物等文体时也完全可以用得上。

四、想→技巧

技巧是解决“化妆”问题。考虑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用什么表达方式等。目的是怎样做到锦上添花,让文章更美。为技巧问题打腹稿,关键在于抓住一个“变”字。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要发挥孩子好奇的天性,让这个“精灵小妖”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行巧思妙想。抓住了“变”,也就很大程度上破解了打腹稿的难度,更能够增添作文的趣味性。怎样在“变”字上下功夫呢?

①把人变作动植物或反之,来想来写。如“我是一棵逃不走的树”、“西瓜历险记”。

②把静止的变作活动的或反之,来想来写。如“欢笑的小纸条”、“小河睡着了”。

③把真事变作童话或反之,来想来写。如“拖鞋的‘辞职信’”、“废电池寻家记”、“丢失的烦恼”等。

④把旧事变作新事或反之,来想来写。如“龟兔赛跑新传”、“我们班的‘诸葛亮’”。

⑤把常规的变作反常规的,来想来写。如“寻‘人’启事”、“给狗让座”、“‘没有嘴巴’的妈妈”等

⑥利用移换位置,来想来写。如“河里的星星”、“假如我是市长”等。

利用修辞、悬念等,来想来写。如“我们家的三个‘二’”、“妈妈是个‘大骗子’”、“我是皇帝我谁都怕”、“酸酸甜甜嘴运会”、“我的‘野’朋友”等。

⑧利用小题大做等,来想来写。如“战火纷飞的课间”、“‘补天’行动”、“阅读‘保卫战’”等。

“变”的目的,就是展开奇思妙想,追求超常规化的思维,把一般微不足道的小事、琐事,变为趣味盎然的文字。

五、想→语言

出彩的语言张扬着作文的生命力。在这五个步骤中,语言是唯一允许边写边想的步骤。新课标对作文的语言要求是“文从字顺”,实际上,语言就是文章的最出彩的花样,有俏皮风趣的,有平实质朴的,有清新亮丽的,有古朴典雅的,有婉约细腻的,有豪放俊爽的,有绚丽飘逸的……出彩有味的语言让读者拍案叫绝,也为作文获得高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语言出彩的手法很多,如:幽他一默(该幽默时就幽默),呈现自己的智慧;童言稚语(该撒娇时就撒娇),展示纯真的个性;点化细节(该描写时就描写),再现典型镜头;质朴无华(该实在时就实在),饱含感人深情;添加调料(该修辞时就修辞),强化语言生动、活泼、形象、优美、灵巧、含蓄……不一而足。

语言是一种机智,语言是一种才华,语言是一种素养。我们只有像蜜蜂采蜜那样勤奋地采集,才能酿造出属于自己的鲜活而甜蜜的语言,也才能使文章变得神奇动人。

打腹稿的技能似乎很难掌握,其实,我们只要决心“打”起来,心中坚定一个信念:作文之前,一定要“想”作文,打腹稿!一旦养成了这个习惯,我们的作文自然也就上路了。

【范文引路】

快乐圣诞少女

四月妮妮(四年级作文)

12月24日,海拉尔最低气温-37度,最高气温-31度。在外面说句话,下半句没说完,上半句已经冻结在空气中了,就连空气也被冻成了白雾蒙蒙,却冻不住我们学校圣诞少女婀娜的脚步。

为了在圣诞节给全校一个惊喜,学校秘密地选了十位女生在24日装扮成圣诞老人为每个班级送去圣诞礼物,我们班挑了三个,有我,大概是因为我们三个人都不属于见花伤心、望月流泪,刚挨完老师批,转头就记不清训的是谁的人。

到了上午第三节课,我们到办公室换上了圣诞老人的衣服,揣好糖、果冻就出发了。共分成两组,我们三个和六.四班的两个姐姐上四、五、六年级。不管到哪个班,刚进去都先是诧异,然后随着我们唱起颂歌、跳起舞蹈就开始一阵大笑,最后再哄抢我们撒出去的礼物。

到了六.三班,这有些我熟悉的人,像校信通的写作天后“王琳”、“典典曦”……还有和我一起上琴课的好朋友。刚到门口就碰到帮大队老师整理活动资料的王琳急匆匆地走过,我就赶紧先给她抓了几个糖和果冻。进屋的时候我怕她们笑我就躲到了那四个人后面,可她们也真厉害,就像是雷达投胎一样还是认出我了,由大笑变成了暴笑,冲我挥着手,我也干脆不躲了,你们是雷达,我就是安踏——永不止步,“典典”那敦厚的脸庞笑得就像向日葵绽放,虎背熊腰的竟也能笑得花枝乱颤,只苦了她坐的那把椅子。六.三班的班任刁老师笑得捂了嘴,身体直向后仰,别看老师已不再年轻,可后仰得不次于我们舞蹈课上的下腰。当然我最后给六.三班撒的礼物也比别的班多。

等到了我们班,同学们反倒没什么反应,以为我们三个出去做事回来了,只是还跟着两个大姐姐干什么?等在莫名其妙中看完了我们的连唱带跳才明白过来,像欢迎英雄团一样开始起劲地鼓掌。但可气的是这些忘恩负义的同学竟然没有将抢来的糖果给我们留一个,让我只好吃自己私藏起来的糖了。

班任焦老师因为事先知道我们有这个活动所以没有吃惊,看着我们嫣然一笑,什么是嫣然,就是笑得巧,就像花骨朵到了时候一瓣一瓣地逐个开放。这笑是父母对我们的亲吻,同学们的掌声,“小城说雨”老师对一篇好作文的点评……

直到现在我的兴奋劲还没过呢,发现圣诞节为别人送去礼物比收到礼物会更加开心。

我们家的三个

雨丝儿(六年级作文)

因为读书,我们家出了三个“二”。我知道“二”是“傻”、“楞”的意思,就故意问爸爸什么是“二”,爸爸笑笑,看自己的专业书去了。趁这个机会,我悄悄给你说说我家“二”的故事,不许外传哦。

爷爷

爷爷从小就是书迷,据他自己不小心透漏:十岁那年冬天,就发生过一次足能证明他“二”的事情。

一天晚上,那时还不是爷爷的爷爷正坐在煤油灯下入迷地读《三国演义》,他穿着棉衣,还戴了一顶仿造的棉军帽。这顶帽子是他身上唯一一件在商店购买的东西,可想他是多么珍惜。这时,还不是爷爷的爷爷就沉醉在了赤壁之战中。不知道过了多久,爷爷的妈妈进屋叫还不是爷爷的爷爷吃晚饭,她很吃惊,怎么满屋子都是焦糊的的气味?四下一看,发现了问题,原来是还不是爷爷的爷爷的帽檐被油灯整个烧着了,就像蚊香的暗火,已经燃到眉毛那里了,还不是爷爷的爷爷竟然一点也不知道,你说也真够“二”的吧!从那时候开始,爷爷再也不戴帽子,他曾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也没有再烧过第二顶帽子!”

爸爸

能证明爸爸“二”的事就多了。十年前的事我不知道,这里随便举个前几天的例子吧。午饭时,爸爸一边吃一边看书,我就没有这个特权。我让爸爸夹菜,爸爸时不时地伸出筷子夹一下,可笑的是,他不看菜盘子,都是凭着感觉去夹菜。有一次竟然把筷子伸到我的汤碗里,还像真的夹住了菜一样,慢慢地送到了嘴里,嚼了一阵子。我忍不住笑出了声,问爸爸这菜什么味,他竟然给我说:“嗯,很香!”够“二”的吧?

二二的我

今天不说走路看书撞着电线杆,那好像是故意编的故事。就说前几天吧,家里有客,很热闹,我为了安静的看书,就悄悄坐在楼旁边的一个小过道里,空间很小,但是很透风,平时又没有人来这里。真是读书的好地方。天慢慢黑了,我才想起回家。一进门,妈妈就哭了,她一把把我搂到怀里:“你跑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可把妈妈吓死了!”妈妈给还在外面找我的爸爸打电话,爸爸也回来了,他生气地说:“你知道我们多担心吗?把你的几个同学家都跑遍了,你可好!”我嘟囔了一句:“你就不会向人家福尔摩斯学学……”爸爸没听清,问我说的什么,我不敢大声地说:“二——”

写完之后想想,这也不能算“二”,那就算文不对题吧。

寻“人”启事

周子淇(三年级作文)

姓名:夏天

绰号:夏姑娘 夏姐姐

丢失地点:可能在公园,可能在田野,也可能在河边:

寻找原因:想念

特征一:热情似火

夏天是个热情的姑娘。她高兴地把太阳挂在天上;得人们汗流浃背,热得小朋友跳进游泳池里不出来,热得鸟儿躲进树丛里一声也不吭,热得花儿蔫蔫地低头,热得草儿直不起腰,热得知了“吱吱”叫个不停。幸亏她还带来了西瓜、甜瓜和冰淇淋。我觉得她对我们小朋友最好,我忘不掉她。

特征二:绿树浓荫

夏姑娘总是穿着绿衣服。她给大树穿上绿褂子,让大树枝繁叶茂,用密密麻麻的叶子给人们撑开了遮阳伞,老人们就可以在阴凉里聊天、打麻将、下象棋、唱京戏;她给草坪穿上绿裙子,草坪显得更绿了,更美了,把我们的小区打扮得更漂亮了!

特征三:荷香淡淡

夏姑娘戴着粉红的荷花帽。她给满池的荷花抹上红红的胭脂,让荷花像害羞的姑娘,一阵风轻轻地吹来就翩翩起舞,淡淡的荷香沁人心脾。

丢失地点:可能在公园,可能在田野,也可能在河边。

暑假里,我和她天天见面,现在怎么没影儿了?真奇怪!如果你见到她,一定要记得通知我哦!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