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来,才舒服
夏天的中午第二、三节课往往是学生们最没有精神的时候,同学们的状态类似于炙热阳光下的秧苗。如果恰是体育或是音乐课,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但如果是文化课,特别是语数英,学生简直提不起一点精神。
今天的这两节课都是语文,我要讲《斑羚飞渡》。走进教室,我出其不意地进行了一个听写词语的环节,点名各组正副组长,共12人,全册书的听写我随便提问,效果可想而知。趁机我又重申了课前预习词语的重要性,与总复习时铺天盖地的词语复习相比,当堂达标最有效。接下来五分钟的时间,《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的词语听写就轻松搞定了,我当堂抽查,效果优。
检测之后,有些同学的脑袋就想往课桌上放,往胳膊上放,眼皮也显得沉。我随即就布置了学习任务:1、大声朗读课文;2、读完一遍之后,立刻写下自己的感受。3、各小组组员互相交流,推荐两人参加全班比赛。我还没有说完,后面的话已经被学生震耳欲聋的读书声淹没了。
呵呵,精神头上来了!
我把评委名单悄悄写在了黑板上。(都是那些平时成绩不大好,但热爱阅读的学生)还有评分的要求:内容5分,精神面貌5分(感情,声音,姿态)。
激情的朗读,沙沙的埋头写作,热烈的小组交流,最后推荐了12名同学上台交流。摘录一些学生的文字如下:
张婷:《希望》
动物之间没有语言,但是,从它们不怕死愿为下一代架起生命的桥梁中,我觉得无声胜有声。如同人类,当只有自己的离开才能换来孩子的新生时,他们只有用自己的无畏给孩子活下去的勇气。
我想起了唐山大地震中,那位母亲咬破手指,以血代奶,维持孩子的生命;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中,母亲用生命的姿势给孩子撑起生存的空间。原来,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会舍生忘死,给儿女留下生的希望。
刘毅:《我们会吗?》
镰刀头羊真伟大!在生与死的较量下,果断作出了以老年斑羚换取年轻斑羚的生命的决策。斑羚飞渡的悲惨,壮烈,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的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回过头来再想想我们人类,在灾难来临之时,我们能像斑羚们一样,不畏惧,敢面对,视死如归吗?我们会吗?
冯毅:《感动》
天下如此之大,爱如此之多,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传递!当一只年轻的斑羚迅速完成跳跃,也就意味着另一只斑羚接受了死神的邀请。它们没有怨言,没有争执,就像天边那道彩虹,安详而又镇定。可想而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悲壮、感动在瞬间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都会被斑羚们自我牺牲,团结一心的精神所感动。可是,我想问问,是谁让这群无辜的斑羚走上绝境的?谁是这场灾难的缔造者?是人类,同在一个“家园”中生活,可人类却肆意虐杀动物,以致多种动物濒临灭绝。人在生与死之间抉择时,还会临阵逃脱,而斑羚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不怕困难的勇气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它们的遭遇让我们感到羞愧,它们的团结让我们动容,它们的自我奉献精神又令我震惊!
呼吁人们住手吧!不要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
同学们一个个兴致盎然,激情澎湃!
关于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被一一轻松攻克。这两节课又成了效果最好的课堂。
反思一下:学生的精神状态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调动,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不喜欢千篇一律的课堂模式,教师上课的方法要有适时的调整和变化,只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每一节课的状态都是好状态!
还有,学生课堂上的练笔很精彩!都知道,学生都怕写作,但是课堂练笔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再加上教师可以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动笔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坚持下去,别的不说,消除对写作的畏惧感,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一定会有大大的帮助。
还有一点小问题:原来讲这节课用的是两节时间,这次要用三节,反思之前,我还觉得有些不完美,现在想来,课堂精彩的写作训练弥补了一切。
总之,这节课我觉得不错!学生快乐的收获了知识,又“奖励”我一大筐的幸福!
写出来,真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