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与素质省培日记(19)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4-20 10:52:55 作者: rapoo
2013年8月18日星期日 晴晚急雨
今天是武昌区语文教研员张银华老师给我们讲《高中语文新教材研究及其反思》。张老师对当前国内各出版社出版的多套高中语文教材中评价最高的还是人教版教材。在对人教版必须和选修教材进行了评价之后,张老师重点讲了各类文体的教法。比如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并通过阅读和文言写作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能力。这些主张和我的看法完全一致,比如我就提出文言文教学必须和现代文教学有所区别,应当以“言”为主,而不应该像现代文一样分析主题、手法和艺术技巧。当然我只是一种看法,而张老师这样做的依据是一切以高考为准绳,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
在全国都以素质教育相标榜的时候,公然提倡应试教育是需要勇气的。面对当前国内高中“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的现状,很多高中教师面临被撕裂的痛苦。当很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仅仅把素质教育作为一块掩盖应试教育的遮羞布的时候,光明正大地提出为应试而教学的口号来的人无疑是坦荡的。认真反思这些年来高中的教育改革,虽然不排除个别名校成功突围的个例,但从全国整体格局而言,课改基本上没有多大成果,比如高中语文课堂在经过各种花样翻新的“范式”之后,最近又有整体回归“返璞归真”的趋势,真正把语文课上成有语文味的课,真正的贴着文本教语文,祛除各种附加在语文学科上面的属于“百科全书”的东西,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听说读写,才有可能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语文素养。
我想必须要说明的,应试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高分不一定高能,但高能一定高分,我想这种论段是成立的。尤其是在当前阶层复杂的国内形势下,高考还是相对而言最为公平合理的具有全民公信力的人才选拔制度,想想如果取消高考,实行推荐制的话,还有弱势群体子弟的一线改变命运的希望吗?所以高考在打破当前严重的阶层固化(穷是穷的原因,富是富的理由)、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方面功不可没。基于此,我不反对高考。
但我不是提倡应试教育,这一点必须明确。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分数而进行的训练,为了高考不惜摧残学生的健康甚至生命,甚至有学校在高三教室里贴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活着何必多睡,死后自会长眠”的“励志”口号。张老师原来做过黄冈中学的校长,他自己对当年那种为了高考把学生“搞疯”的做法也做了坚决的否定。但是,不容否定的是,我们目前很多高中的主要问题是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举棋不定,最后的结果是,学生素质没有提高,语文成绩也搞不上去。与其这样,先让学生考个高分,进入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自有其价值。
张老师的主业就是研究应试,而且成果显著。目前湖北省最好的中学不是黄冈,而是华师一附中,张老师的教学理念在武昌区的最大成效是,历年来武昌区高考语文平均成绩从未低于110分,华师一附中的高考语文平均成绩126分,140分以上者大有人在。武昌区所有高中的本科上线率90%以上这样的成绩的确令人惊叹,如果我们进到武昌区的学校去看一看,我们也许就明白了这样骄人成绩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武昌区的高中除华师一附中每班45人左右外,其余各校没有超过40人的。而他们的小学班额绝不超过30人,真正实现了小班教学。这就是走在前列的教育。
我旗帜鲜明的反对应试教育,但是对广大的搞不来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师而言,认真地像张老师这样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方法,也是一种师德。
晚饭后我准备到楚河汉街去走走,出得宾馆门来,天空正有乌云四面聚拢来,犹豫片刻又回到宾馆来。少顷,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
张朝栋老师同房间的市一高的丁立山老师是年级主任,高一新生开始军训,丁老师也返回了。张朝栋老师到我房间里来找书看,我们聊了许久,互相关注了博客。